3月21日,由新華網主辦的“人工智能應用生態合作夥伴共創會暨AI創新與社會治理思客會”在京啟幕。新華網作為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國家隊、主力軍,積極擁抱AI新浪潮,搶抓戰略新機遇,攜手政産學研用各界精英,共同探討AI技術前沿新趨勢,構建開放、協同、共贏的AI生態體系。
活動期間,新華網專訪了aiXcoder聯合創始人兼CFO劉洋,探討人工智能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推動技術與産業加速融合。
以下為採訪實錄:
新華網: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企業,aiXcoder在算法研發、算力優化或場景應用方面取得了哪些關鍵突破?
劉洋:aiXcoder孵化自北京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我們團隊從2013年、2014年開始研究,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代碼理解和代碼生成;2018年發布了智能化軟體開發産品aiXcoder 1.0,實現在線版智能補全與搜索;2022年發布了國內第一款代碼大模型aiXcoder XL,並在多個場景和行業落地。
在科技領域,很多時候大家習慣的敘事方式是,國外發展得早、發展得快、發展得好,中國只能去彎道超車、後發制人。但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發展得很早。比如在智能化軟體開發方面,我們aiXcoder團隊就做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
新華網: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加速和各行業融合。您認為,哪些領域是未來3-5年最有發展潛力的藍海?
劉洋:各行各行都在擁抱人工智能,所以很難説哪個行業是藍海。當技術和行業的結合足夠深入,每個領域都可以是藍海。
比如發展相對成熟的軟體開發領域,或者更為傳統的醫療、招聘等行業,要和人工智能充分融合,無疑都是有一定難度的。但這也意味着,可以讓技術壁壘成為“護城河”,讓企業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
新華網:展望未來,您認為人工智能行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aiXcoder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劉洋:最近兩年,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確實超過人們預期。尤其是ChatGPT誕生之後,大家期待很多行業發生巨大改變。但實際上,現在的技術離真正幫助人們工作還有一段距離,市面上還沒有能較好解決實際問題的“殺手級”應用。
現在的人工智能面臨兩方面挑戰:第一,目前的大模型普遍使用Transformer框架,但也由此産生“幻覺”問題、專業領域知識學習能力有限、訓練過程需要大量資源等,底層技術仍需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各行各業都需要人工智能的賦能,但要讓大模型學好、用好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aiXcoder的願景是,一方面依靠北大的技術實力,深耕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希望突破現在基於Transformer框架的一些限制;另一方面專注於智能化軟體研發,深入各行各業去啃那些“硬骨頭”,希望能真正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成為提高生産效率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