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10日電(吳詩萌)11月5日至10日,備受矚目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在上海舉行。作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以及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為各國帶來新的機遇。
在今年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內,涌現了眾多專注於女性健康領域的新産品,旨在為廣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且高效的治療方案。例如在拜耳展&,我們看到了平衡女性陰道微環境的進博寶寶凱妮汀®乳酸抑菌凝膠等。為了更為深入地洞察這些創新産品、其背後的醫療理念以及相關的健康知識,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宮頸、陰道早期病變診治中心的主任醫師隋龍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産科的主任醫師狄文教授接受新華網採訪,共同圍繞女性健康領域的熱門議題、創新産品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等核心話題,展開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與交流。
年輕女性需警惕的“隱形殺手”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婦科感染性疾病已成為婦科門診患者的首要常見疾病,其中陰道炎的患病人數佔比最高,超過了70%。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70%至75%的育齡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黴菌性陰道炎的困擾,而一生中經歷該病反復發作的女性比例更是高達40%至50%。然而,遺憾的是,公眾對於女性私密部位健康的認識仍顯不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産科的主任醫師狄文教授在採訪時&&,根據其多年的臨床經驗觀察,當前我國婦科感染性疾病的發展趨勢確實展現出了幾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婦科感染性疾病在女性中非常常見,幾乎可以説是一種“常見病”。其所在醫院門診每天約50%的患者是因為婦科感染而來就診,這其中包括了陰道炎、盆腔炎等多種類型。這些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上的不適,還可能對她們的心理和生活質量産生負面影響。”
在患者年齡方面,婦科感染性疾病並沒有特定的“高發年齡”,而是廣泛分佈於各個年齡段的女性中。不過,從臨床數據來看,育齡期女性(即年輕女性)由於性生活相對頻繁、生理結構特殊等原因,婦科感染的發生率確實相對較高。此外,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加,一些年輕女性可能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飲食不規律等,這也可能增加她們患婦科感染的風險。
在地域方面,婦科感染性疾病並沒有明顯的地域差異。不過,由於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某些類型的婦科感染在某些地區可能更為常見。例如,在一些潮濕、炎熱的地區,由於細菌滋生快,女性可能更容易患上黴菌性陰道炎等疾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婦科感染性疾病的復發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患者在治療後症狀得到緩解,但由於沒有徹底治愈或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等誘因,疾病很容易再次復發。針對這一問題,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宮頸、陰道早期病變診治中心主任醫師隋龍教授強調,若陰道炎等炎症治療不徹底,可能會引發慢性盆腔疼痛和盆腔黏連,給患者帶來長期痛苦,並可能影響生育能力。此外,炎症若逆行感染到輸卵管,可能導致輸卵管堵塞,進而引起不孕症,甚至引發輸卵管積水等嚴重併發癥。更嚴重的是,嚴重的盆腔炎可能引發盆腔膿腫、高熱敗血症等,一旦毒素進入血液,即使使用抗生素和ICU治療,也可能無法挽回生命。同時,對於復發性陰道炎等難治性疾病,由於部分病原體對藥物産生耐藥性,治療難度更大,需要使用強化治療和鞏固治療,但效果仍可能有限。
洗洗是否真的更健康
儘管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女性健康意識有所提升,但女性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認知仍然是不足的,甚至是有誤區的。特別是在陰道健康方面,不少女性仍然受到一些傳統觀念或錯誤信息的誤導,比如“洗洗更健康”,但實際上並不科學。
“陰道本身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陰道內的正常微生態平衡。陰道內的微環境由多個正常菌群共同維持,這些菌群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起到抑製作用。然而,當陰道微環境失衡或被破壞時,炎症便容易發生。因此,盲目使用陰道殺菌洗劑進行過度清潔,不僅會殺死有害菌,還會同時殺死有益菌,破壞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復發風險。”狄文教授強調,除“洗洗更健康”這一誤區外,女性在陰道健康認知方面還存在其他多個誤區。例如,一些女性可能忽視早期症狀,導致病情延誤;還有的女性可能不恰當地使用廣譜抗菌産品,雖然能快速殺菌,但也會破壞陰道內的菌群平衡;此外,長期熬夜、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陰道炎等炎症的發生風險。
針對這一誤區,隋龍教授補充道,以黴菌性陰道炎(VVC)為例,它是育齡女性常見的生殖道感染,症狀包括外陰瘙癢和乳酪狀分泌物增多,常導致外陰紅腫、水腫,甚至皸裂。這些症狀對醫生診斷至關重要。然而,許多女性在出現瘙癢和分泌物異常後,傾向於自行購買洗劑清洗,雖然可能短暫緩解瘙癢,但並不能根治問題,且可能掩蓋真實病情,因為洗劑不僅可能沖洗掉典型的凝乳狀分泌物,還可能通過其消炎作用使陰道壁充血水腫的症狀得到緩解。這樣一來,當醫生進行檢查時,可能就無法看到典型的黴菌性陰道炎表現,從而影響診斷的準確性。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前往醫院接受專業的婦科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結合必要的化驗檢查,來做出準確的診斷。同時,隋龍教授也提醒廣大女性,不要輕信網絡上的自我診斷和自我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乳酸和糖原:陰道微生態的“園藝師”
狄文教授在採訪時特別指出:“我並非反對女性自行用藥,而是強調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用藥。”在此基礎上,狄文教授詳細科普了乳酸對於維持女性陰道健康的重要作用。
陰道的pH值維持在3.8至4.5之間,這樣的酸性環境如同隱形的盔甲,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保護有益菌群。乳酸是這一酸性環境的關鍵維護者,它調控菌群平衡,壓制有害菌生長,確保陰道微生態平衡穩固。
但由於現代女性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以及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多種因素,影響乳酸的産生和分佈,打破陰道微生態平衡,從而導致陰道炎等婦科疾病的發生。因此需要借助外部用藥,來幫助恢復和維持陰道的微生態平衡,守護女性私處的健康。
我們可以把陰道微環境想象成一個花園,其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當有害菌過度繁殖,就像花園中的害蟲肆虐,會破壞生態平衡,威脅到陰道的健康。
這時,乳酸和植物來源的糖原就如同專業的園藝師,走進了這片森林。乳酸,這位勇敢的戰士,負責消滅那些有害的“害蟲”,即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它以其獨特的酸性特質,構建起一道堅實的防線,讓有害菌無處遁形。
而植物來源的糖原,則像是滋養森林的甘露,為有益菌提供了充足的營養,促進它們的繁殖和定植。這些有益菌就像是森林中的有益昆蟲,它們與乳酸共同協作,維持着陰道微環境的平衡。
然而,在了解如何維護陰道健康的同時,女性也需要學會如何自我判斷陰道是否處於健康狀態。為此,狄文教授在採訪中詳細闡述了女性自我判斷的“三步自檢”方法。這一方法旨在幫助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陰道的異常狀況,從而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三步自檢”判斷私處健康狀態
狄文教授在採訪中詳細闡述了女性如何自我判斷陰道是否處於健康狀態。他強調了幾個關鍵的判斷依據:
首先,狄文教授提到,女性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判斷陰道是否有問題。他解釋説,如果白帶比平時增多,或者陰道下方有不適感,如瘙癢、燒灼感或疼痛,這些都可能是陰道炎症的症狀。特別是當瘙癢伴有燒灼性疼痛時,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種特定的陰道炎症,如甲子酵母菌感染。
其次,狄文教授建議女性可以通過觀察白帶的顏色和質地來判斷陰道健康,並且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區,即白帶並不一定是白色的。白帶可以有不同的顏色和質地,但如果發現白帶發綠、像豆渣或滷肉一樣,或者帶有血絲,這些都可能是異常白帶的跡象,表明陰道可能存在問題。此時,女性應該去醫院找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此外,狄文教授還提到了通過聞味來判斷陰道健康的方法。他解釋説,如果陰道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如腥臭味或惡臭,這也可能是陰道炎症的症狀。特別是當家人或伴侶也注意到這種異味時,女性更應該及時就醫。因為同樣的異味可能由不同的病原體引起,需要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狄文教授強調,如果女性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都應該及時去醫院找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他提醒女性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藥物,因為不同的病原體需要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而且藥物的選擇、時間和療程都需要醫生的指導。
最後,狄文教授再次強調了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陰道炎症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從小病變成大病,對女性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因此,女性應該重視陰道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陰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