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與時代同行”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萬達小鎮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國家專家諮詢委員會總召集人席建超在接受採訪時&&,非遺保護傳承的核心是年輕人的參與。
“目前非遺保護與傳承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非遺如何融入現代生活,讓非遺與時代同行。”席建超認為,“此次參會的嘉賓不僅有非遺方面的官員、專家學者,還有其他學科和領域相關的企業,共同聚焦主題。”
席建超&&,此次活動中的很多典型案例發布,涉及文旅融合、非遺和文化旅游融合中的載體的創新,比如街區、景區、民宿,可能都預示着從頂層設計上開始推進這項工作,未來我們在非遺的利用上開始逐步規模化、在標準化。
席建超説:“非遺保護傳承的核心,除了現有的措施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真正認識自己的本土文化,年輕人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自豪,這個非常重要。近幾年,我們發現年輕人成為文化保護傳承的主體。比如年輕人喜歡穿漢服、馬面裙,喜歡參與文化保護傳承相關的活動,非常有意義。我們期望通過年輕人的參與,通過對在地文化的保護挖掘,使非遺不僅是一種文化的保護傳承,更重要的是變成一種年輕的生活方式、一種城市的文化名片、一種新的消費載體和一種文旅融合的新産品。”
據悉,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黔東南州人民政府主辦,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丹寨縣人民政府承辦。眾多非遺保護人員和群眾參加此次活動。
【糾錯】 【責任編輯: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