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察隅縣下察隅鎮始終堅持將宣傳工作作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實用、能用、管用、好用”“四用”工作法,持續推動全鎮宣傳工作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
一、“實用”重基層,謀劃宣傳文化思路。
接準“天線”,傳播政策理論。以“黨的創新理論”為主線,堅持以“領導班子示範講、村幹部帶頭講、駐村工作隊入戶講、鄉村振興指導員重點講、基層宣講員覆蓋講”的形式把理論闡述轉化為本土案例,用方言土語普及政策,積極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系列宣講活動。堅持以“重點場所重點講、重點人群針對性講、重點內容巡迴講”的原則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力度,引導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今年以來,開展宣講活動200余場、覆蓋人數1.2萬餘人次。
善聯“地線”,突出群眾導向。結合群眾實際需求,打造“文明實踐+”模式,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融入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領域,今年以來,申報“軍醫帶村醫”“巾幗學堂”優秀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2個,結合屬地資源優勢,聯合學校、茶企開展青少年領域研學活動,在自更村開展“廚師技能培訓”及勞動志願服務文明實踐,定期開展“文明實踐+送醫送藥”“文明實踐+部隊服務”等活動,開展志願服務上門活動,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實踐活動,比如在春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村晚”等系列主題活動,在“雷鋒日”“平安法制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垃圾、河道清理,志願植樹等志願服務活動等,不斷豐富志願服務和文明創建活動內容。今年以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載體,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活動250余場,覆蓋群眾7300餘人次。
二、“能用”保基本,完善宣傳文化陣地。
陣地完善,保障活動開展。下察隅鎮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1所24站,每個場所不少於3處功能室,具備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域覆蓋。今年以來,先後對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書籍、文體用品等進行了補充完善,對24個文明實踐陣地全面維修維護1次,全面維修應急廣播及戶戶通設備3次,逐步在村(居)一級鋪設籃球場10余個,累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理論宣講、志願服務、文藝演出等400余次,受眾人數7000餘人次。
隊伍完善,實現文明創建。組建150余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定期下沉開展文明實踐工作檢查指導,提升文明實踐志願者素養。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挖掘鄉賢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等,今年以來,積極開展京都村“最美農家書屋”申報工作,對10余個優秀文藝文化作品進行表彰獎勵,創建嘎堆嘎美村、新村全國文明村鎮,不斷以文化振興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管用”優結構,提升宣傳文化效能。
創新服務活動方式。將文明實踐活動與文化惠民資源相結合,以“三大節日”“採茶季”“七一”“獼猴桃採摘”為契機,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深入開展“村晚”“採茶創收季”“僜鄉美食文化旅游節”“産業杯村‘BA’籃球賽”“桃王爭霸賽”等特色節會經濟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惠民活動3場,創作優秀文藝作品29個,演出受眾達1萬餘人次。
完善文明實踐激勵措施。探索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制管理,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納入積分治理工作,設立文明實踐積分兌換處、把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情況與積分兌換、享受服務、獲取榮譽等激勵挂鉤,“小積分”撬動“大文明”。
四、“好用”求實效,強化宣傳文化保障。
積極探索“黨委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文明實踐工作機制,持續推動全鎮文明實踐工作規範化;強化監督指導,完善年度計劃、組織架構、志願服務隊伍清單等標準化建設內容,同時完善經費保障制度,為培育文明鄉風、創新基層治理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