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丨七里刺繡傳承人: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4 08/23 09:40:44
來源:新華網

圖片故事丨七里刺繡傳承人: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

字體:

凌漫麗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查看繡品完成情況(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中)在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跟村民探討繡品花樣(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右)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做刺繡(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右)在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跟村民探討繡品花樣(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思考繡品創新(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思考繡品創新(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展示她和村民製作的工藝品(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做刺繡(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在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一名小朋友在學習刺繡(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pagebreak

凌漫麗(右一)在田東縣義圩鎮七里刺繡基地和村民一起做直播(8月20日攝)。

  “我從小就跟着奶奶學刺繡,後來又跟着姑姑、阿姨學,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已經以七里刺繡為基礎創作了12種工藝品。我要讓七里刺繡走出大山,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讓七里刺繡走進學校,走近孩子,讓阿奶的手藝代代相傳。”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村民凌漫麗説。

  七里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傳統中,即將出嫁的女兒要繡洞房門簾、枕頭套,新媳婦過門送長輩禮物要送雙繡花鞋,小孩出生或者娘家人送禮時送上繡花背帶、涼帽、繡花枕頭等,以此寄託美好祝福。

  1986年出生的凌漫麗是田東縣七里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打造七里刺繡品牌,打開七里刺繡手工藝品銷路,她多年潛心研究,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進行銷售,受到顧客的喜愛。

  在義圩鎮,凌漫麗已帶動200多名婦女通過刺繡增加收入,其中很多是“阿奶級”的刺繡能手。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譚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