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銅鑄胎金絲婉轉 工筆勾畫濃淡相宜——探訪景泰藍大師工作室-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4 05/21 09:05:31
來源:新華網

紫銅鑄胎金絲婉轉 工筆勾畫濃淡相宜——探訪景泰藍大師工作室

字體:

  5月15日,鐘連盛在檢驗琺瑯廠製作的景泰藍産品。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5月15日,鐘連盛在他的大師工作室設計大型景泰藍作品的圖案。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5月15日,鐘連盛在設計大型景泰藍作品的圖案。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這是景泰藍製作中的圖樣和製作好的掐絲(5月15日攝)。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pagebreak

  5月15日,鐘連盛和技師在研究景泰藍掐絲工藝。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pagebreak

  5月15日,鐘連盛和技師們探討景泰藍作品製作技藝。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5月15日,鐘連盛在為一件景泰藍作品進行二次點藍。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這是5月15日拍攝的北京琺瑯廠的景泰藍製作車間一角。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pagebreak

  5月15日,在北京市琺瑯廠製作車間內,技師為景泰藍製品“點藍” 。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田薇薇 攝

pagebreak

  5月15日,北京琺瑯廠的技師們在研究景泰藍製作技巧。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pagebreak

  5月15日,北京琺瑯廠一名技師在為景泰藍作品點藍上色。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pagebreak

  這是5月15日在北京市琺瑯廠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內拍攝的一件景泰藍工藝品。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田薇薇 攝

pagebreak

  5月15日,北京琺瑯廠一位技師在用景泰藍顯微掐絲工藝製作手錶盤。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pagebreak

  這是5月15日在北京市琺瑯廠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內拍攝的一塊用景泰藍顯微工藝製作的手錶。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其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北京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多種工藝為一體。

  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景泰藍創作隊伍,鐘連盛便是這支隊伍裏的佼佼者之一。1978年鐘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畢業後來到琺瑯廠掐絲車間工作。他先後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後,帶領同事們讓傳統的景泰藍藝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如今,擔任北京琺瑯廠總經理的鐘連盛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車間的制胎、掐絲、點藍的作業線上巡視或者指點徒弟們學習技藝,他的很多徒弟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新華社記者 田薇薇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