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小雁塔-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3 05/10 08:58:07
來源:新華網

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小雁塔

字體:

  遊客在西安薦福寺內參觀遊覽(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在西安薦福寺內參觀遊覽(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春花掩映中的西安小雁塔(3月15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經過西安薦福寺鐘樓(5月8日攝)。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與小雁塔曾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內參觀(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內參觀(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內參觀(4月27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pagebreak

  遊客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內參觀(5月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遊客在西安薦福寺內敲鐘祈福(5月8日攝)。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與小雁塔曾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pagebreak

  西安小雁塔(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區薦福寺內,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10年),為保存唐代高僧義凈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磚塔中最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歷經1300多年,至今整體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小雁塔塔形秀麗,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一起形成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