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圍拍彝族老人,也是一種“鏡頭霸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5 08:56:23
來源:新京報

列車上圍拍彝族老人,也是一種“鏡頭霸凌”

字體:

  據報道,近日,一名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帖,稱其在5633次列車上看到令人不適的一幕:一群游客掏出相機“圍堵”一名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老人拍攝,即使被拍攝者明顯表現出不適和不願意,他們依然在拍攝。隨後,網友在網上發帖呼籲停止以“記錄”為名的傷害。

  作為公益性“慢火車”,5633次列車主要是承擔滿足沿線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所以乘客中以身着當地傳統服飾的旅客居多。在高鐵普及的今天,這樣的“慢火車”因為稀有,也吸引了不少火車及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這本無可厚非,可一旦拍攝行為越過邊界,便很可能從記錄變成冒犯。

  對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而言,身着傳統服飾的當地居民或許是鏡頭中的“新鮮”元素。拍攝本身也未必懷有惡意,但當被拍攝者已明顯表達不適,甚至“把臉都背過去遮起來説不要拍”後,拍攝者仍執意拍攝,乃至使用閃光燈,這無疑脫離了記錄的範疇,而是一種粗暴的越界,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鏡頭霸凌”。

  除了極少數特定場景,鏡頭所及之處,都應止於被拍攝者的意願,這本是常識。而未經允許的拍攝,輕則構成冒犯,重則成為一種視覺暴力。

  當然,這一幕在今天或許只是鏡頭“失控”的一個縮影。回到這起事件,成都12306客服稱將核實這一情況,並&&,“如果説有這種情況,可以向車上的列車員提出建議,下次在車上遇到很多攝影者拍攝的情況,可以主動去制止下”。

  面對這樣粗暴的鏡頭圍堵,列車運營方有責任進行及時提醒與干預。這既是對不願意被肆意打擾的乘客一種必要的保護,也是在主動傳遞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文明意識。

  跳出這一個案看,此事也當觸動社會對拍攝倫理、分享倫理的集體自省:每次舉起鏡頭之前,先不妨問一下,是否徵得了被拍攝者的同意,他們的感受到底如何?要知道,鏡頭,從來不是“冒犯的通行證”。(羽木)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