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養生水”當心適得其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4 09:09:07
來源:南方日報

追捧“養生水”當心適得其反

字體:

  薏米水、黃芪水、紅棗枸杞水……是不是聽上去就很養生?

  沒錯,部分商家打的正是養生牌。記者調查發現,正值夏日酷暑,“養生水”成為了貨架的新寵,然而一些品牌在産品功效的宣傳上玩起了文字游戲,強調所謂“藥食同源”“超級食物”等概念,暗示産品具有減肥、養生等功效。

  從中藥餐飲逐漸“火出圈”,到八段錦等傳統保健方式盛行,年輕人的中式養生理念正在“血脈覺醒”。隨着生活節奏變快,工作壓力增加,在不少人看來,這似乎構成了一個悖論:一邊是迫切需要養生,一邊又是不夠時間來養生,省時便捷的“輕養生”便成為了健康平替,“養生水”甚至被稱為“打工續命水”。

  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印證了這一點。某外賣&&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陳皮水、姜棗茶、金銀花茶等飲料訂單量有近60%的增長,薏米水訂單量增速更是超過了100%。機構研報顯示,2024年養生水行業規模為30億元,預計2028年有望突破100億元。面對名目繁多的中式養生水,有人不禁調侃説,“都快湊齊一本《本草綱目》了。”

  但市場規模越大,就越需要規範管理。從概念上看,《廣告法》明確規定,普通食品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的功能,“養生水”本質上不過是一種新型飲料,要警惕擦邊球式宣傳;從實際功效來看,藥食原料理論上有養生作用,可一瓶養生水就那點有效成分,恐怕不太指望能達到預期,若是為了追求作用而過量飲用,搞不好還會攝入不少代糖和添加劑,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這更像是一個真正的悖論;從供給端來看,目前該賽道入局者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且缺乏行業標準,前不久某知名飲料品牌董事長還直言,“目前還沒有能夠真正生産中式養生水的企業”,監管部門是得有所行動了。

  對消費者而言,他們未必意識不到營銷噱頭的存在。有的人只當它是“次優選”,哪怕吹得有點過,那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比奶茶要健康吧;有的人熱衷為“養生水”買單,買的就是“養生”這兩個字的情緒價值,俗稱“安慰劑”。畢竟,如果真想養生,其實白開水就很不錯,可問題是,它太唾手可得了,反倒體現不出“補”的努力,不足以減輕“耗”的負罪感。從這個意義上看,“養生水”和啤酒裏的枸杞,可樂裏的黨參,熬得最狠的那一夜裏涂的最貴的眼霜,並無根本上的區別。

  真正的養生,須從“正心”開始。健康沒有什麼“多快好省”,也不是“一正一負便可抵消”,還得分清楚什麼是“主食”,什麼是“輔餐”,舍本逐末的事少做為妙。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能不能做到,那就各憑自律了。(鐘 頤)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