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游”走紅給文旅市場上了一堂創新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4 08:54:15
來源:工人日報

“窩囊游”走紅給文旅市場上了一堂創新課

字體:

  坐電梯爬山、緩降式蹦極、躺平式漂流……據8月12日《工人日報》報道,這個暑期,一種被戲稱為“窩囊旅游”的新型旅行方式正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其核心特徵是將傳統旅游項目中的體力挑戰元素降至最低,以低門檻、低強度的投入換取情緒價值體驗。這種追求“最小體力消耗、最大心理舒適”的旅行模式,與傳統觀念中“跋山涉水、挑戰自我”的旅游方式形成鮮明對比,以重在“取悅自己”的屬性,成為當下年輕人出行游玩的“新寵”。

  “窩囊”本是個貶義詞,而“窩囊游”則是年輕人的一種自嘲,展現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態度。“窩囊游”之所以走紅,關鍵在於精準戳中了這一屆年輕人“又菜又愛玩”的矛盾心態。傳統蹦極的自由落體讓人望而卻步,緩降裝置可讓腎上腺素與安全感達成和解;徒步登山的疲憊勸退懶人,觀光電梯則讓“登頂成就感”與“零體力消耗”兼容;激流漂流的狼狽讓人卻步,躺平式隨波逐流便將刺激感轉化為“山水間神游”的愜意……

  今年暑期,推出“窩囊旅游”體驗的景區門票熱度顯著增長,這恰恰印證了這種“低門檻體驗”的魔力——它不否定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嚮往,只是為“膽小者”留一扇門,讓“想嘗試卻不敢”的人,也能體面地觸摸詩與遠方。

  從更深層次看,“窩囊游”的流行還折射出年輕人更追求旅行消費中的情緒價值。在平日較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一些年輕人早已厭倦“用假期累垮自己”的旅行,而是更需要“少點體力消耗,多點心理舒適”的療愈,“窩囊游”正好滿足了這份需求,讓旅行不再是“證明自己能吃苦”的勳章,而成為“取悅自己最重要”的宣言,以及當代人對抗壓力的“減壓閥”。

  “窩囊游”的流行更給文旅市場上了生動一課,倒逼其完成從“標準化供給”到“個性化滿足”的迭代。當玻璃棧橋、天空之鏡等“網紅項目”陷入被復刻的怪圈,“窩囊游”的流行啟示我們:景區不必執着於“全民通吃”,而應讀懂不同群體的需求,深耕“細分賽道”——為體力有限者設一部登山電梯,為膽小者安排一種溫和蹦極,為疲憊者留一片躺平水域,甚至是在蹦極&邊多一句鼓勵,在登山扶梯旁加一排降溫水霧……這些細節裏藏着的“溫度”,或許比任何營銷都更能留住游客。

  “都坐電梯了,那還叫爬山嗎?”某種意義上看,旅行本就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從“跋山涉水”到“躺平看景”,變化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文旅行業既能容得“特種兵”的急速衝鋒,也能納下“窩囊者”的悠閒自洽,才算真正理解了“以人為本”的深意——最好的風景,永遠是“我覺得舒服”的風景。 (胡欣紅)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