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點外賣、收快遞、打網約車時,是否常常擔心自己的手機號碼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導致個人信息洩露和電信網絡詐騙風險?以後,這樣的擔心可以少一些了。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的通知》,規劃700號段作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碼號資源,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範中間號業務、強化碼號資源管理、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非應邀商業營銷信息。
號碼保護服務業務是指受快遞、外賣、網約車等互聯網&&企業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委託,為其個人用戶分配臨時號碼(又稱“中間號”或“隱私號”)代替真實手機號碼,減少個人手機號碼洩露風險的一種業務。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強化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防控、促進&&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工信部明確規劃700號段作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碼號資源,這一舉措恰似一場“及時雨”,為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的希望與保障。
當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每天産生海量用戶通信需求。可部分企業為圖便利,直接將用戶真實號碼暴露給第三方,甚至個別不良商家販賣用戶信息牟利。根據工信部數據,去年因號碼洩露引發的電信詐騙投訴量超百萬件。在這樣的背景下,700號段的“上線”不僅能減少個人手機號碼洩露風險,而且對防範電信網絡詐騙、規範非應邀商業營銷等有着深遠意義,堪稱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及時雨”。
但是,政策雖好關鍵還在落實。若想讓700號段真正發揮保護隱私的最大效能,還需多方協同發力才行。
首先,企業要擔起主體責任。&&不能為了節省成本或嫌麻煩,對中間號使用敷衍了事。以網約車&&為例,不但要強制要求司機接單、送單全程使用700號段,而且&&自身也要建立嚴格的技術檢測機制,定期排查是否存在繞過隱私號、直接獲取用戶真實號碼的違規操作。若發現問題,嚴懲涉事企業和個人,絕不姑息。
其次,監管部門也得擰緊“安全閥”。相關部門要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實時掌握700號段的使用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監測異常通話頻次、時長等數據,一旦發現某個號碼短時間內頻繁外呼,就要及時介入調查,看是否存在隱私號濫用、信息倒賣等問題。同時要完善舉報渠道,鼓勵用戶發現隱私號未正常使用、被惡意獲取真實號碼等情況時,能快速舉報,並及時處理反饋,形成“監管-舉報-整改”的閉環管理。
最後,用戶也不能當局外人。一方面要主動了解700號段的使用規則,在點外賣、打車等場景中,多留個心眼,確認對方是否通過隱私號&&。另一方面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在不可信&&填寫手機號碼,養成定期清理手機應用權限的習慣。畢竟,隱私保護是場持久戰,只有人人提高警惕,才能讓不法分子無機可乘。
700號段從規劃到真正成為隱私保護的利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企業守土有責、監管不留死角、用戶積極參與,才能讓這項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守護好每個人的信息安全,不負保護隱私的初心。 (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