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隱形墻”該拆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5 08:55:13
來源:廣州日報

第一學歷“隱形墻”該拆了

字體:

  一些企業在招聘時將第一學歷作為“硬杠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用人單位取消不合理的學位門檻和院校出身限制,給予求職者公平競爭的機會。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4月24日《工人日報》)

  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回應“第一學歷”問題了。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在答覆一位網友的提問中就&&: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説“學歷”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後的學歷,沒有使用“第一學歷”概念。如果一定要強調“第一學歷”,小學、中學也是學歷。

  看到這最後一句話,你有沒有眉頭舒展、釋然一笑?學歷者,經歷也。既然是一种經歷,那就應當完整地予以考量。只強調人生某一節點之緊要,無視學習經歷的連續性,不可謂不荒謬。

  深究之,“第一學歷”的荒謬,根源在於識才用才的怠惰。譬如,用人單位不肯花時間和心思選拔優秀人才,便以“雙非”(非985、非211院校)為紅線,先行淘汰一批應聘者。這類隱蔽的粗暴動作影響了求職體驗,甚至給求職機會帶來了決定性的不良影響。一知名招聘求職&&的調查數據顯示,本科985或211院校求職者成功拿到offer的人數是本科“雙非”院校求職者的1.8倍。一種怪現象出現了,一些高學歷畢業生還不如低學歷學生有競爭優勢。而且,怪現象還在蔓延,“第一學歷”偏好也在影響研究生招考、出國留學的結果。

  懶惰不加遏制,就會如野草般滋長。它的根須越扎越深,小則影響一個人的生涯路徑,大則影響人才選育、成長的生態與環境。有資深職場顧問坦言,用人單位由看重“最高學歷”轉而看重“第一學歷”,究其原因是時下取得“最高學歷”的渠道眾多,進而影響了最高學歷的含金量。此話看似有理,實則謬以千里。如今,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了14年。適應新的形勢,摒棄“唯學歷”的舊思維,科學精準、不拘一格地發現人才、配置人才,才是解題的正確方向。

  “第一學歷”的“隱形墻”,該推倒了。一則,用好“有形的手”,不妨對招生與就業中的歧視,設置更加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制定更為嚴格的懲戒措施。二則,善用人才評價“指揮棒”,以評價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三則,集聚眾人之力,逐步引導高校、用人單位建立健全能力導向的選才機制,真正在招生與求職中消除“第一學歷”潛規則。 (楊博)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