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畫重點·故宮百年|萬眾同心共護國寶周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8 09:09:31
來源:新華網

國寶畫重點·故宮百年|萬眾同心共護國寶周全

字體:

故宮博物院肇建百載春秋

藏品體系不斷充實豐富

文物修復技術繼往開來

宮殿修繕理念日益完善

在“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

特展

第二單元“百年傳承”展廳

燈光溫柔籠罩着一件件歷經歲月洗禮的國寶

在這裡

每一件文物背後

都藏着“護寶人”的故事

它們共同勾勒出

故宮百年間萬眾同心護國寶的動人圖景

 

目前

故宮博物院擁有

國內面積最大

功能門類最完備

科研設施最齊全

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

文保修復部門

其修復內容涵蓋眾多門類文物

文物修復師們力求

延續文物生命、還原歷史信息

實現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

 

剛出土的青銅蟠蛇紋卣

殘缺的部分碎成130余片如蠶豆大小的碎片

器物有變形、扭曲

以及腐蝕、斷裂等問題

文物修復專家嚴格遵守

“有效地最小干預”原則

制定了

以整形、拼對、焊接、粘接、補缺和做色

為主要步驟的修復保護方案

歷經近一年的時間

將破損極為嚴重的青銅卣基本修復完好

 

銅鍍金仙猿獻壽麒麟馱鐘

整體銅鍍金

共分三層

是1780年廣州粵海關

為乾隆皇帝七十壽辰進貢的壽禮

此鐘的獨特之處在於底層既能旋轉

又可前後移動轉花

這在故宮所藏的鐘錶裏是獨一無二的

 

故宮博物院所藏鐘錶不僅外觀華麗

其內部結構亦十分複雜

若長久失修

就會導致構件破損、銹蝕、缺失

在修復鐘錶時

需將其各部件逐一拆解與徹底清洗

並對問題所在加以處理

 

制於唐代的大聖遺音琴

之所以至今仍燦然生輝

離不開修復師化腐朽為神奇的匠心妙手

此琴曾長期棄置於養心殿南庫的一個角落

1925年

清室善後委員會入宮點查文物時

登記為“破琴一張”

1947年

經王世襄先生發現並鑒定為唐琴

又經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

遂成為傳世唐琴中較完整的一件

 

大聖遺音琴屬神農式形制

琴面以桐木斫成

具有唐琴寬大圓擺、渾厚溫潤的典型特徵

以指叩琴背

音堅松有迴響

按彈發音清脆

饒有古韻

 

民間捐獻是故宮文物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正是萬眾同心護國寶的生動體現

父戊舟爵

是晚商青銅爵

流與柱上分鑄銘文構成完整內容

在爵中十分少見

流側鑄銘文三字“父戊舟”

左柱外鑄有銘文兩字“作尊”

“尊”既指一種盛酒器

又是對酒禮器的統稱

1951年

此爵由黃鏡涵先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韓希孟繡宋元名跡圖冊

分別摹繡洗馬、瑞鹿、仕女、鶉鳥

和葡萄松鼠、扁豆蜻蜓

花溪漁隱等宋元畫題

以細如毫發的絲線

充分表現出筆墨的枯潤

筆鋒的藏露和線條的圓折等繪畫技法

極其成功地再現了原作的氣韻

韓希孟的刺繡作品享有“畫繡”之譽

1960年

此冊由關瑞梧女士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2002年

經國務院批准

故宮博物院啟動自建院以來規模最大

歷時最久的整體修繕保護工程

宮殿修繕理念日益完善

這具長春宮燙樣

範圍包括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

體元殿和中心涼棚

涼棚為五開間

上檐設有兩個卷簾

上層是防雨油布

下層則是卷箔

放下卷簾可避暑防塵

 

燙樣是明清建築工程中等製作的建築模型

保護燙樣對故宮古建築的修繕起到很大幫助

長春宮涼棚早已散佚

但通過這具燙樣

我們可以了解到

清代皇宮夏季防暑的具體措施

 

故宮的百年

是文物保護的百年

更是萬眾同心的百年

展覽中的

每一件文物

每一個故事

都在訴説着故宮百年間的護寶初心

 

百年大展仍在繼續

而故宮的護寶之路從未停歇

正如那些修復後的文物、捐獻的珍寶

與堅守的古建築所昭示的

唯有萬眾同心

方能讓國寶跨越歲月、生生不息

策劃:胡國香

主創:邱星翔、王宇軒

記者:楊湛菲

 

學術指導:故宮博物院

 

【糾錯】 【責任編輯: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