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算法演進、算力提升與數據獲取能力增強
AI的應用邊界仍在持續拓展
其觸角已延伸至各行各業
掀起了一場場變革熱潮
在文化領域
AI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給文化創意從業者帶來挑戰和衝擊
不久前
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苗懷明
提出了嘗試用AI工具續寫《紅樓夢》的設想
經過一番實踐
苗懷明發現
在現階段,使用AI工具進行續寫
如同教一個孩子成為作家
需要手把手地教
推進的艱難程度遠超預期
在他看來
身處人工智能時代
“人類的驕傲在於擁有個性、創造力和情感”
反觀當前借助AI工具生成的文稿
往往是套路化且膚淺的
兼具個性與深度的文學創作難以“AI化”
這一實踐不僅揭示了AI在創作領域的短板
也凸顯了數字浪潮中人文學科的獨特價值
如何借助AI技術助推文學經典的傳播?
苗懷明認為
AI技術有利於拓展文學經典的傳播廣度和渠道
不僅讓經典內容更易深入人心
也降低了大眾獲取相關知識的門檻
但他認為“也存在弊端”
當前,易於傳播的內容
往往趨於“碎片化、片段化”
難以把握作品的整體脈絡和深層內涵
如果能以有趣的片段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
引導他們進一步探尋原著本真面貌
實現片段式接觸與深度化閱讀相結合
更能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積極作用
苗懷明&&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
我們還沒有找到與時代適配的最佳閱讀方式
因此,在探索出更優的閱讀模式之前
不要讓數字閱讀取代紙質閱讀
【糾錯】 【責任編輯:王碧姣 崔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