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創新首要課題是觀念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其中就包括打破門戶之見。這裡所謂的門戶有四個維度,一是不同劇種之間的門戶,二是不同劇種、不同地區戲曲人才培養的門戶,三是同一劇種不同流派之間的門戶,四是戲曲藝術與其他姊妹藝術之間的門戶。
作為中華文化浩瀚內容之一的中華戲曲藝術之所以綿亙千年經久不衰,形成以行當程式為顯著特徵的獨特表演體制,凝聚了傳統美學思想精髓,構成了有別於世界其他舞&藝術的獨特戲劇觀,鑄就了綜合性、虛擬性、綜合性的美學特徵,其制勝法寶不勝枚舉,關鍵就在於它能夠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篤定堅守既有本體的基礎,並面向時代和大眾需求,打破門戶之見,海納百川、融會貫通、吸收借鑒,最終實現超越創新。
戲曲藝術創新是全體戲曲從業人員必須肩負起的時代重任,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提高站位,提升格局,提質增效,最終實現戲曲藝術包括戲曲美學表達的豐富與創新,並以此帶動戲曲事業和行業、産業的全業態升級創新。
戲曲藝術創新首要課題是觀念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其中就包括打破門戶之見。這裡所謂的門戶有四個維度,一是不同劇種之間的門戶,二是不同劇種、不同地區戲曲人才培養的門戶,三是同一劇種不同流派之間的門戶,四是戲曲藝術與其他姊妹藝術之間的門戶。
首先,不同劇種之間的門戶是影響不同戲曲劇種相互交流借鑒、取長補短、融合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比如,漫瀚劇是改革開放催生的西部地區戲曲新蕾。無論是劇目積累,還是聲腔音樂體系的豐富性、藝術表演表現能力和規範化藝術手段的全面建設,都與崑曲和京劇等古老而完善的戲曲劇種不可同日而語。但因為漫瀚劇的開創者們確立了“博采眾家之長,化為自身血肉,保持發揚個性,開拓自家道路”的鮮明宗旨,積極吸收借鑒晉劇和京劇等其他優秀劇種的表現手段和豐富的藝術技巧,經過短短四十多年的努力,已經使得漫瀚劇在人才培養、劇目建設、藝術氣質風格的樹立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外,打開劇種門戶取長補短交流促進的例子在戲曲藝術歷史長河中俯拾皆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和豫劇大師馬金鳳之間就有這麼一段佳話。梅蘭芳不僅多次和馬金鳳交流,他謙遜真誠俯身學習的態度也深深打動了馬金鳳。馬金鳳&&要拜梅蘭芳為師,梅蘭芳欣然應允,並在不久後,專門派人送給了馬金鳳一頂他珍藏的點翠鳳冠。如今,這頂鳳冠珍藏在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戲曲藝術學院“馬金鳳博物館”,它不僅見證了梅蘭芳與馬金鳳兩位戲曲大師的深厚師徒情誼,更象徵着京劇和豫劇這兩個戲曲劇種之間破除門戶壁壘的相互往來和支持。
其次,不同劇種和不同地區的劇團之間存在着表演差異。這裡既表現齣劇種特點的差異,也表現齣劇種之間、區域劇團之間表演範式上的差異。對於前者,我們應該大力提倡戲曲劇種的差異化、特質化發展。對於後者,我們應該積極通過人才培養和藝術建設,盡快補齊劇種表演體系的短板,加強表演體系和表演風格的建設。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表演人才和創作人才培養的規格。我們可喜地看到,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不斷開展着多批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項目。如在專業教學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戲曲學院通過多劇種本科班辦學,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通過與地方戲曲院團聯合辦學,在戲曲人才培養標準化、規格化方面均進行了積極探索,有力支持了地方戲曲藝術表演體系進一步健康發展。
再次,同一劇種不同流派之間,也顯現或隱含着門戶之別。戲曲流派是戲曲藝術在長期孕育衍化發展成熟過程中的階段性産物,是戲曲藝術守正創新、傳承賡續的必然成果,是崑曲、京劇、豫劇等成熟發達劇種興盛的符號性標記。戲曲流派形成至少有三個重要條件:藝術積累(行當劃分、程式化表演體系、豐富的劇目)的高度成熟、表演藝術家的創造性突破(梅蘭芳以歌舞化表演創立了“花衫”行當,程硯秋以顫音技法創造了程韻演唱風格)、戲曲生態的良性發展和文化環境的支持。戲曲流派既定形成,便自然呈現出藝術表現的典型特徵和自身發展的規律,逐漸形成流派傳承與創新的相對統一、流派風格與地域性和行當分化的相對統一、流派藝術(聲腔、表演、造型)風格的體系化。探尋戲曲流派形成並塑成典型特徵,對於我們今天探索戲曲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京劇流派為例,無一例外,京劇的各個行當流派的確定,均於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轉易多師、根據自身條件揚長避短而完成,於戲曲四功五法的全面積累和活化運用中完成,於傳承流派技藝與傳承道義的高度有機統一下完成。打破流派的門戶之見,融百家之長,揚個體之長,揚劇種之長,揚時代之長,才能夠以戲曲藝術表演為中心,實現戲曲藝術的創新發展。
最後,戲曲藝術脫胎於民間歌舞與説唱、滑稽戲三種藝術形式逐漸演變而成,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特別是當下,各類藝術百舸爭流、千帆競渡,更是此消彼長、不進則退。藝術門類之間的相互交融借鑒轉化司空見慣,不斷誕生融合性視聽衝擊,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戲曲作為民族藝術寶庫,也早已成為音樂、舞蹈、影視、美術等多門類藝術的創作源泉。打破與其他姊妹藝術的門戶壁壘,吸收當代科技手段,在道義堅守中創新發展、融通轉化,能夠促進戲曲與時俱進,實現戲曲藝術的現代化敘事表達,完成現代戲曲美學構造,從而在創新中實現戲曲的再次騰飛。
中華民族歷史上每一次社會躍進、中華文明的每一次騰躍昇華,無不伴隨着中華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戲曲藝術理所應當也須義不容辭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劉侗 作者係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