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展匯集三十余家文博機構四百多件文物——置身早期中華文明“現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07 16:24: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一場大展匯集三十余家文博機構四百多件文物——置身早期中華文明“現場”

字體:

  展覽現場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文化之旅,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時空隧道,穿越到仰韶、紅山等重要文化遺址,親身體驗了早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在“文明的源起:早期中華文明探尋大展”現場,很多觀眾都發出了類似的感慨。展覽中,古樸的巨型複製面具、莊嚴的祭祀復原場景以及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神秘象牙原件,都讓人嘆為觀止。參觀者還能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設計青銅器,穿上古蜀國的服裝漫步在瑰麗的光影空間……

  今年10月至明年3月,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策劃並聯合國內30余家文博機構共同推出的“文明的源起:早期中華文明探尋大展”面向公眾開放,共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良渚博物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殷墟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的400多件文物,涵蓋了大地灣、河姆渡、仰韶、紅山、大汶口、二里頭、殷墟、三星堆、金沙等13處文化遺址,以點帶面,勾勒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的關鍵階段。

  從13處文化遺址出發,該展覽通過文物與展品,並輔以雕塑裝置、新媒體藝術、人工智能互動等多種沉浸式場景體驗,多角度立體呈現早期中華文明的魅力。特別是在文物展中創新性地融入當代視角,構建了現當代藝術形式與古代文明瑰寶在傳承與創新的時空內多維對話的環境場,讓參觀者置身於別具一格的“文明現場”,感受文明交融與歷史演進的別樣之美。

  “在策劃端,展覽聚焦於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場景與要素,設計相關線索。其中,‘跟着課本去探展’是重要線索之一,旨在吸引觀眾將展覽內容與課本知識結合,提升參與感和教育意義。例如,我們以2024年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課本第一章、第二章為藍本,選取其中將近20個知識點進行呈現。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看到展廳墻上和文物並置的一個個知識點,都不會感到陌生,文物和歷史由此有了生動的連接。”該展覽策展團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以文物為載體、讓文物發聲的同時,從藝術創造性的視角,結合繪畫、雕塑、影像等元素,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是該展覽的一大特色。“我們所有的裝置和場景,都是為展覽的主題及情緒設計去服務的。”該展覽策展團隊相關負責人説,比如前廳的巨型面具和文明柱,希望觀眾看到它的時候,可以心生崇敬,去仰望追溯。再如三星堆專題的光影沉浸式空間,希望觀眾穿梭其中,零距離感受3000多年的古蜀文明。

  “從仰韶的彩陶到殷墟的甲骨文,再到三星堆的青銅器,展區內的文物琳瑯滿目。經過精心復原的場景,讓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宗教信仰被高度還原,令人仿佛穿越千年,直觀感受那種莊重的儀式感和敬畏之心。此外,借助先進的技術和光影的巧妙運用,一些展品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觀眾陳女士説。

  科技元素的融入也為參觀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觀眾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繪畫程序輕鬆繪製出惟妙惟肖的青銅器,感受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神奇體驗。而“打字青銅機器人”則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古代文明的魅力。

  作為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文明系列大展”之一,後繼的文明主題展覽如何創新升級觀眾體驗?“我們希望可以在宏大敘事之外,融入更多生活化視角。”該展覽策展團隊相關負責人&&,比如從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角度出發,從日常的吃穿住行切入,代入當代人的情緒與體驗,用更具藝術感與科技化的表達,去解讀不同文明要素對人類個體的影響。(王偉傑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