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旋律銘刻歷史,用歌聲傳承精神——論紅色音樂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時代價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18:01:59
來源:新華網

以旋律銘刻歷史,用歌聲傳承精神——論紅色音樂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字體:

  在文化呈現出多元態勢且價值觀念也趨於多樣的當代社會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迫切需要有更強感染力、更可引發情感共鳴的載體,以此來強化其在精神引領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隨着大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續提升,以及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紅色音樂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正漸漸凸顯出來。如何精準把握其時代價值、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已然成為當前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議題。

  譜紅色旋律,銘百年崢嶸史

  黨史記憶的鮮活傳遞離不開適配時代審美的藝術表達形式,紅色旋律作為承載黨史記憶的關鍵載體,持續創新創作方式,可使年輕一代更易於感知歷史的厚重和溫度。

  在實際開展相關實踐工作時,可以聯合地方文旅部門以及專業音樂院校,共同發起“黨史記憶旋律記錄計劃”。組織專業的創作團隊深入革命老區、建設舊址等有關鍵歷史意義的現場,採集當地的口述歷史以及民間音樂素材,把這些素材融入紅色旋律的創作當中,打造出一系列有地域歷史特色的音樂作品。邀請歷史學者加入到創作過程中,針對作品裏涉及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跡展開嚴格的考證工作,以此保證旋律創作可契合當代音樂的審美要求。

  唱時代讚歌,傳不朽民族魂

  民族精神的傳承要借助大眾可參與的藝術形式來實現,歌唱作為音樂實踐方式裏極具普及性的一種,能使不同年齡以及不同職業的群體在參與當中主動接納並且傳遞民族精神。

  借助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開展“社區時代讚歌傳唱行動”,依據社區居民年齡構成以及音樂基礎狀況,組建不同種類的合唱團體,比如老年合唱隊、親子合唱隊等。邀請專業音樂教師定時開展免費培訓,挑選反映不同時代民族精神的紅色歌曲來進行教學,結合國慶節等關鍵節日,組織社區合唱展演。並借助社區短視頻賬號記錄排練以及展演的過程,鼓勵居民分享到社交&&,使得民族精神借助歌聲在社區內外達成多層次傳播。另外,可在中小學音樂課程裏,增添“時代讚歌創作與演唱”模塊,引導學生結合身邊呈現民族精神的事例,改編紅色歌曲旋律或者填寫新歌詞,強化學生對民族精神的主動理解與傳遞。

  以音樂為橋,聚愛國赤子情

  愛國情感的凝聚要求打破不同群體之間存在的認知壁壘,紅色音樂依靠其情感共鳴的獨特優勢,可成為連接不同背景人群的精神紐帶。

  共青團組織可發揮牽頭作用,搭建起 “全國紅色音樂交流&&”,該&&設有線上音樂作品徵集以及跨地域合唱連麥等功能,鼓勵高校學生、企業職工、鄉村居民等各類不同群體上傳自己演唱或者創作的紅色音樂作品。&&會依據作品主題實施分類展示,並且定期組織跨群體線上音樂交流會,邀請不同群體的代表分享創作靈感與愛國感悟。在城市的公共空間,比如地鐵、公園等場所,設置“紅色音樂互動屏”,路人可借助觸摸屏幕選擇想聽的紅色音樂,還可錄製自己的演唱片段上傳至&&,使得公共空間成為愛國情感交流的線下載體,促進不同群體在音樂互動裏凝聚愛國共識。

  用歌聲聚力,開啟奮進新征程

  在新時代的奮鬥進程中,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支撐,紅色歌聲中所蘊含的奮鬥精神和理想信念,轉化為貼近當代人日常生活與工作場景的實踐指引,能激發大眾的奮鬥熱情。

  推進此項工作可從兩個具體方面着手。聯合行業協會,針對不同職業群體,創作有職業特色的紅色奮鬥歌曲,歌曲歌詞內容着重體現各行業在新征程裏的使命與擔當。創作完成後,借助行業內部培訓、工作會議等場景進行推廣,使歌聲成為激勵從業者堅守崗位、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

  另外,設計“歌聲中的奮鬥之路”主題研學項目,組織學生走進科技園區以及鄉村振興示範村等這些充滿奮鬥氣息的現場,在學生聆聽相關紅色奮鬥歌曲時,安排他們與一線奮鬥者展開交流互動,隨後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的研學經歷,創作簡短的奮鬥主題歌詞,並借助校園廣播以及文藝匯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通過研學,能讓青少年在歌聲與實踐相互結合的過程中,樹立起為新征程努力奮鬥的理想信念。

  紅色音樂是對歷史記憶的鮮活記錄,也是對民族精神的有力傳承。紅色文化憑藉其獨有的藝術魅力以及深厚的精神內涵,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有着無法替代的作用。未來,隨着文化傳播技術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紅色音樂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應用場景將會變得日益豐富。(作者:朱宇昕,中國傳媒大學)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