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間的轉換,還具有跨文化傳遞與交流的功能。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華文化亟待“走出去”,以便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了解中國的歷史與當下。我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瑤族擁有瑤族刺繡、瑤族歌謠、瑤族盤王節等眾多非遺項目,是向世界傳遞中華文明多元魅力的重要窗口。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做好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宣翻譯,既能保護和傳承瑤族非遺文化,又能增強其國際傳播力與美譽度,進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加強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宣翻譯的意義
加強我國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工作,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名片。加強非遺文化的外宣翻譯工作,對於在全球範圍內加深傳播中華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廣西瑤族具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如瑤族刺繡、瑤族歌謠、瑤族盤王節等,在我國文化積極“走出去”的戰略背景下,進行瑤族非遺外宣翻譯,可以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好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
加強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宣翻譯的措施
為促進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宣翻譯,需從多方面強化工作保障。
其一,要提高對外宣翻譯工作的重視程度。廣西瑤族非遺蘊含着當地獨特的文化與歷史記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外宣翻譯工作相對複雜,需做好全方位統籌管理,包括系統梳理非遺資源、科學確定翻譯文本、精心組建翻譯隊伍、合理分配人員等,以確保外宣效果,充分展現當地文化特色,發揮文化傳播作用。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自上而下做好統籌規劃,組織各部門與專家學者制定適合國際傳播的非遺宣傳內容,建立高水平翻譯人才隊伍,並鼓勵、資助相關外宣翻譯課題研究;同時,要搭建翻譯人員與非遺保護單位、傳承人之間的溝通紐帶,從政策、資金、規範、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外宣翻譯工作順利開展,讓非遺真正成為廣西瑤族地區的文化名片。
其次,要制定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英譯標準與規範,建立譯文資料庫。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地域性與民族性特徵顯著,在譯文中精準體現這些特點是外宣翻譯的關鍵所在。若譯者對地方民族文化理解不足,易導致外宣效果不佳,如出現非遺英文名混亂、文化內涵誤譯等問題。對此,政府需積極引導,明確非遺譯文的翻譯原則與方向,加大對研究人員的財政、人力與政策支持,推動其深入研究瑤族非遺文化的翻譯規律,建立完善的外宣翻譯標準,為翻譯工作提供規範指引。同時,為縮短翻譯時間、降低工作量、提高翻譯準確性,政府需構建非遺翻譯語料庫:一方面,廣泛蒐集整理具有影響力的中英文紙本及電子文獻,納入語料庫並完成文本歸檔、術語提取等工作,為瑤族非遺翻譯提供權威依據;另一方面,不斷優化語料庫文本準確性,逐步建立非遺翻譯術語的規範統一、檢索查詢、語言分析等機制,確保譯文術語的一致性與檢索便利性,保障翻譯質量。
其三,要加強文化外宣翻譯人才培養。一方面,依託高校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針對性開展少數民族文化外宣翻譯人才培養。廣西本地高校應充分發揮服務地方的功能,將自身打造為專業翻譯人才培養基地,將非遺文化系統納入文化課教學,在翻譯課程中增加民族類翻譯練習,激發學生對瑤族非遺的興趣與認知,培養更多既了解當地非遺文化又具備外宣翻譯能力的專業人才,提升翻譯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引導翻譯人員深入參與非遺項目調研與體驗,通過實地走訪非遺傳承地、訪談傳承人等方式,掌握瑤族非遺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助力其更精準地開展書面與口語翻譯。此外,可定期組織瑤族非遺文化翻譯比賽,吸引更多人關注、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強化翻譯人員的民族文化意識,提升其翻譯實務水平。
其四,要搭建共享信息傳播&&。在“互聯網 +”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需充分發揮各類傳媒作用,創新非遺文化傳播方式。傳統靜態文字傳播難以全面展現非遺文化鮮活的民族屬性,而瑤族非遺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外宣翻譯需兼顧靜態文本與動態展示。通過互聯網技術,可大幅拓展傳播渠道,讓更多人了解瑤族非遺。具體而言,可結合瑤族非遺特點,利用新媒體製作工藝類、音樂類、歌舞類等雙語字幕視頻宣傳片,整合文字、圖片、視頻素材,幫助海外受眾直觀感受瑤族非遺魅力;同時,依託互聯網搭建綜合性外宣翻譯&&,融合調查研究、創意開發、專業翻譯等功能,為非遺翻譯工作提供更多合作與交流機會。
其五,要將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與該地區旅游業深度相結合。通過外宣翻譯生動傳播“非遺+旅游”的融合發展理念,能有效提升國外友人對瑤族非遺的興趣,吸引其前來親身體驗當地旅游,從而更直觀地了解瑤族文化內涵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當地政府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外宣途徑,如建立沉浸式非遺體驗館、舉辦線上非遺購物節、舉行非遺網上旅游活動、展示特色非遺文創産品等,加深國內外民眾對瑤族非遺的認知,不斷提升其國際地位。
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的有力支撐。為了更好地促進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對外傳播,做好其外宣翻譯工作尤為重要。未來,需凝聚多方力量,持續豐富翻譯工作內涵、提升翻譯質量,為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國際傳播提供堅實保障,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作者:李觀蘭,廣西科技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
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廣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英譯外宣研究(編號:2023KY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