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作為黨的革命意志與歷史實踐相融合的結晶,深刻理解、靈活運用並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對於新時代青年堅定“四個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思政課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井岡山精神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既是對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精神的深切緬懷,又是傳承與延續紅色基因的生動實踐。
一、井岡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
其一,教學價值。思政課教學肩負着為國家培養具有堅定信念人才的使命。井岡山精神彰顯着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風骨,在時代發展中續寫着紅色基因的傳承脈絡。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井岡山精神,是推進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能讓高校思政課突破形式,更具思想深度與情感溫度。通過系統教學活動,不僅可加深學生對井岡山精神的認知,還能讓他們真切感悟革命的艱辛與成功的來之不易。這對於增強學生的愛國心有重要意義,同時引導他們主動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明晰自身的責任與擔當,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其二,育人價值。傳承井岡山精神,培育能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四有”新青年,是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的基礎。將其融入學生思政課教學,不僅有助於高校思政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使命,還能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井岡山精神開展教育,可助力他們成長為具備優良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井岡山精神是立德樹人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精神資源,在思政課中融入其文化內涵,能有效開展學生品德教育,強化他們的理想信念,使其真正成長為可擔國家振興重任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把井岡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
其一,開展入學教育。大學新生思政課是學生人生的關鍵一課,也是學校對學生開展認知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借助思政工作緩解學生從中學到高校的迷茫心理”是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關鍵課題。新生入學後,學校可開展調研,了解其是否具備明確理想信念、充沛學習動力和強烈奮鬥精神。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將井岡山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開設以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課程。此外,開學前可利用校園網站等媒介,傳播紅色故事與紅色歌曲,集中宣傳井岡山精神,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讓新生在耳濡目染中實現思想成長與昇華。
其二,開設特色思政課。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各高校可將井岡山鬥爭中的事跡與精神內涵相結合,開發以井岡山精神為核心的特色思政課程,積極推動井岡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高校需從教學、教材、師資等維度強化思政課建設,提升課程親和力與針對性。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井岡山相關選修課,通過設定課時、學分等將“紅色革命”教育融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規範和教學體系。同時,在黨員活動室等場所設立井岡山精神教育基地,借助“三會一課”強化教育引導,確保“三學一練”取得成效。
其三,打造實踐教學基地。實踐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透過紅色遺跡領悟井岡山文化內涵,增進對革命聖地及先烈的深厚情感。高校可在井岡山組織思想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觀紅色景區時近距離觸摸紅色歷史,對照革命先烈的崇高境界,深刻反思和剖析自身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不足。通過革命烈士事跡,讓學生實現精神昇華,形成新的認知,最終有效提升思政課成效。實地教學實踐活動結束後,還可舉辦撰寫實踐報告、創作紅色主題作品等延伸活動,將教育效果從短暫實踐體驗延伸至長期成長歷程,真正實現教育範疇拓展與教學效果深化。
其四,完善資源共享&&。高校開設思政課,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信念堅定、素質全面的合格人才。通過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切實讓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進取,做到樂於學習、善於學習,成長為有遠大理想抱負和強烈社會擔當的社會主義新青年。高校應從契合學生興趣愛好、擴大教育覆蓋範圍、激發教師教學熱情三個方面搭建多元化學生學習&&。學校可在學生中成立井岡山精神研究會,為其配備專屬學習場地與專業指導教師,定期組織專題講座、紅色讀書會等活動;在此基礎上,通過舉辦井岡山精神主題演講比賽、紅色情景劇展演等形式,推動井岡山精神在校園內廣泛傳播,營造“人人學精神、處處有紅色”的文化氛圍,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井岡山精神深深鐫刻着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傳承和弘揚這一偉大精神,既能深刻闡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又能為思政教育工作注入鮮活養分,讓思政教育更具歷史厚度與情感溫度。高校需始終凸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結合當代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研學實踐、情景模擬等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質量,讓紅色基因如春雨般悄然融入學生血脈,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其成長成才。
(鄭小麗,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省級一般課題“基於文化記憶理論的井岡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研究”(JXJG-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