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基石,關乎人民福祉、社會穩定繁榮。新時代背景下,探究就業與經濟發展各環節有機融合,實現經濟與就業良性互動,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眾福祉意義重大。
一、就業優先戰略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
(一)就業優先戰略的內涵解析
就業優先戰略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核心是將促進就業作為政策首要考量。它要求在經濟增長中創造崗位,更注重提升就業質量,涵蓋收入、職業發展、權益保障等維度,致力於實現就業機會、環境、結構等方面的理想狀態。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就業的影響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模式。在此進程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産業發展帶來就業新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新質生産力催生大量新興職業和崗位,對勞動者技能和素質要求提高,促使其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技能更新和職業轉換,以適應新生産方式和市場需求。
(三)就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高質量就業是民生保障關鍵,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勞動者充分就業能提高勞動生産率,促進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穩定就業關係可增強消費信心、拉動內需,推動經濟良性循環。合理就業結構能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升經濟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保障民生福祉,支撐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二、將就業融入經濟發展各環節的戰略導向
(一)在産業布局中突出就業導向
制定産業政策時,要考慮産業的就業吸納能力和質量。一是培育發展就業吸納潛力大的産業,如養老服務、健康護理、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細分領域,既能緩解就業壓力,又能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實現雙贏。二是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産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創造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優質崗位,如智能製造領域的專業崗位。這樣的産業布局和政策引導,能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強化企業在就業中的主體地位
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拓展就業機會,對穩定和擴大就業貢獻大的企業給予政策激勵與表彰,樹立典範。促進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實施定制化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精準匹配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降低招聘與培訓成本,為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支持企業開展員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員工技能與素養,強化企業競爭力,為員工職業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三、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的工作思路
(一)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新興就業增長點
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大科技創新資本投入,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如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它們前景廣闊、就業潛力大,深入研究應用能孕育高端崗位。以數字經濟為例,新技術催生電商運營等新興職業,豐富就業市場。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優化産業環境,吸引人才和資本,催生新興就業增長點,實現經濟與就業雙贏。
(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拓展就業空間
應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附加值,創造高技能崗位,如製造業引入智能製造催生新興崗位。鼓勵企業創新,拓展産業鏈和業務領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支持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延伸就業鏈條。
(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
根據市場需求和産業動向,制定技能提升規劃,構建從業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針對不同群體實施多元化培訓項目,整合培訓資源,形成多主體參與格局。創新培訓方法,提升針對性和效果,確保培訓與市場需求對接。建立培訓與就業創業聯動機制,提升勞動者職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四、實現經濟與就業良性互動的保障機制
(一)建立完善的就業監測與預警機制
為應對就業市場變化,構建全面、實時更新的就業監測網絡,跟蹤就業關鍵指標。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實現潛在就業風險預警。制定就業風險應對預案,擬定政策工具和措施,保障就業市場穩定。
(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加強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充實人員,提升服務能力。整合資源,打造一站式就業服務&&,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推進信息化建設,利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實現就業信息實時發布與共享,提高服務便捷性和效率。加強對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建立&賬,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提供個性化援助。
(三)構建優良就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營造公平、公正、和諧的就業環境,強化勞動法律法規普及與實施,規範企業用工,打擊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優化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機制,提高處理效率,解決勞動關係矛盾。明確新就業形態下&&企業與勞動者權利義務關係,完善相關制度,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
以就業優先戰略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穩定與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徑。將就業融入經濟發展各環節,從多維度施策,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形成經濟與就業良性互動。未來,應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機制,開創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互利共贏新局面。
(作者:豫章師範學院 陳華庚、吳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