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探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8 11:12:25
來源:新華網

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探析

字體:

  文化傳承作為民族精神血脈的延續載體,承載着深厚的價值理念和思想內核,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和實踐依據。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文化傳承不僅能為思政教育注入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更能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政教育體系,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構建立體化文化思政教育體系

  立體化文化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統籌規劃課程體系、實踐活動和評價機制三個核心維度,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格局。課程體系建設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框架中,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形成具有文化底蘊的思政課程內容;同時,建立跨學科的文化思政課程群,將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的文化內容與思政教育目標深度融合,構建起相互支撐、有機&&的課程網絡。實踐活動層面需要設計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項目,通過傳統文化節慶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實踐、歷史文化場所參訪等形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評價機制的完善則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要重視其文化素養的提升和價值觀念的內化程度,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考察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實際效果。

  建立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協調機制

  協調機制的建立是確保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制度保障,需要從組織架構、資源配置和運行模式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設計。組織架構層面應成立專門的協調委員會,統籌學校各部門資源,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定期溝通協商制度,確保文化傳承活動與思政教育目標的高度一致性。資源配置機制需要整合校內外文化教育資源,建立與文化機構、社會組織的合作關係,共同開發文化教育資源,創建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文化傳承活動的可持續開展。運行模式的創新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教育實踐效果和社會文化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方法,保持教育活動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同時,建立反饋機制,通過師生評價、專家評估和社會監督等多種渠道,及時了解教育效果,發現問題並持續改進。協調機制還應當注重與地方文化特色的結合,充分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思政教育模式,增強教育內容的親切感和感染力。

  培育文化傳承型思政教育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需要從專業能力提升、知識結構優化和教學方法創新三個維度全面推進。專業能力提升要求思政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更要深入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通過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和實踐體驗,提升文化傳承的專業素養;要求學校建立定期培訓制度,邀請文化學者、非遺傳承人等專業人士開展講座和工作坊,拓寬教師的文化視野和知識儲備。知識結構優化需要培養複合型師資人才,鼓勵思政教師跨學科學習,掌握文學、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知識,形成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為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建立師資交流機制,促進不同學科背景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知識的互補和融合。教學方法創新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創新文化傳承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感染力;要求學校建立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提供充足的研修機會和學術交流&&,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和專業發展動力。

  營造文化育人的思政教育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的營造需要從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搭建和數字化環境創設三個層面協同推進,形成浸潤式的文化教育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充分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通過校園景觀設計、文化標識系統、建築風格選擇等物質文化載體,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建設文化主題展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中心等專門場所,為師生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定期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傳統技藝展示、文化講座等精神文化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生根發芽。社會實踐&&的搭建需要與博物館、文化遺址、非遺傳承基地等社會文化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實踐機會;建立文化志願服務體系,組織學生參與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在實踐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數字化環境創設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文化傳承數字&&,開發文化教育App、在線課程等數字化産品,為師生提供便捷的文化學習資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分析學生的文化學習需求和興趣偏好,提供個性化的文化教育服務,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和教育自覺的時代要求。通過構建立體化教育體系、完善協調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營造文化育人環境,文化傳承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底蘊和價值內涵,使思政教育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資源支撐和實踐路徑。這種融合不僅有助於培養具有深厚文化素養和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更能夠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推動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實現文化育人與立德樹人的有機統一,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貢獻重要力量。

  (作者:張耀元,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