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要素,是實施“三全育人”理念的關鍵環節。新時代地方本科院校開展心理育人工作,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培育時代新人的高度出發,守正創新、精準發力,通過理念引領、機制優化、隊伍賦能和模式重塑等多維度協同推進。
理念引領:遵循心理育人根本規律,深化理論認識
地方本科院校應當加強對心理育人規律本質的研究探索,深化心理育人理論認知,突破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科學界定心理育人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學生全面成長發展為核心目標,融合“德、智、體、美、勞”五育資源,通過課程思政、朋輩互助、家校協同等途徑,構建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方位覆蓋的育人生態系統。同時,還應深入探究心理育人的基本規律與特徵,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貫穿於人才培養全局,融合教育、文化、技術、社會等多維度資源,實現從“心理修復”到“人格塑造”、從“個體服務”到“群體賦能”的轉型升級,為心理育人工作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導。尤其要結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讓心理育人扎根地域土壤,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與心理歸屬感。
機制優化:構建心理育人協同體系,凝聚育人合力
新時代地方本科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亟須科學化、規範化機制支持,以構建涵蓋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心理育人體系。地方本科院校心理育人協同體系的構建需從機制優化入手,以縱向貫通增強校內合力,以橫向聯動盤活外部資源,以動態反饋提升運行效能,以制度保障夯實發展根基,最終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新生態。同時,還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整合育人資源和工作力量,建立“心理諮詢中心牽頭、多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的組織架構,實現主體協同,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工作成效和水平。此外,還應積極拓展心理育人的外部協同機制,加強與家庭、心理健康專業機構的聯動協作,凝聚育人合力,打破傳統育人主體間的壁壘,健全家校社共育生態體系,實現心理育人工作的協同共進。例如,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專業機構協同建立心理危機預警響應機制,細化不同風險等級的干預流程,確保突發情況得到快速妥善處置。
隊伍賦能:加強心理育人隊伍建設,提升育人質量
育人隊伍是新時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直接影響育人成效。新時代地方本科院校心理育人隊伍建設需遵循“四維聯動”發展模式。其一,依託心理學科專任教師構建專家型教師發展路徑,發揮心理專任教師的核心引領作用。其二,提升輔導員的“心理——思政”雙元勝任能力,強化輔導員心理育人的主體作用。其三,完善管理人員的“制度——文化”雙向賦能機制,加強管理人員心理育人的輔助作用。其四,創新朋輩互助的“自主——互惠”成長模式,發揮朋輩互助效能。強化各主體間的協同聯動,構建多主體協同、多層次銜接、多維度覆蓋的育人格局,實現心理育人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與長效化發展。
模式重塑:創新心理育人方式方法,增強育人實效
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心理育人方式方法是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實效性的關鍵路徑。鋻於此,地方本科院校需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質與現實需要,制定並實施多元化的心理育人課程和活動體系。高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跨學科的課程,全面系統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手段,拓寬心理育人的渠道和&&。通過搭建線上線下&&,為學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心理諮詢服務和多元信息獲取渠道,以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心理健康需求。此外,還應注重設計與實施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項目,組織策劃並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增強心理育人工作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新時代地方本科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是一項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也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多層次的系統性過程。為實現心理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地方本科院校應以“人的全面發展”理念為核心,實施“協同創新”發展戰略,聚焦育人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專業隊伍培育及教育方法創新等關鍵因素,形成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心理育人品牌項目,推動“育心”與“育德”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
(許利東、劉瑩,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師範學院2024年度校級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心理育人路徑探析”(項目編號:GXKS2024YB023);廣西科技師範學院2025年度校級項目“新高考選考科目對廣西地方性師範院校大學生專業課學習影響研究”(項目編號:GXKS2025YB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