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絲綢源點》
作詞:馮文強 李德清
作曲:李德清 李笛菲
編曲:秦喆 吳鼎
演唱:李德清
川劇打擊樂設計:向春高
川劇打擊樂:向桓輝 楊光雄 董仕瑜 王江遠 向懷全
千年綢都的桑蠶絲線與嘉陵江的粼粼波光,在一曲盪氣迴腸的旋律中交織成新時代的城市樂章。近日,南充原創歌曲《絲綢源點》MV在全網正式發布。這首匯聚多方創作力量的作品,以音樂為媒、以畫面為介,全景式展現了南充的歷史底蘊與時代風貌,成為傳遞千年綢都文化魅力的全新載體以及南充城市宣傳的又一創新之作。
川腔川韻裏的“千年迴響”
《絲綢源點》的音樂創作“川味十足”。“歌曲音樂具有很強的四川味,充分運用了川劇音樂的特定元素,特別是嘉陵江流域船工號子的音樂特色,曲調高亢流暢,富有濃郁的川腔川調韻味。”南充市文聯副主席、市音樂家協會主席趙玲如此評價《絲綢源點》的音樂特色。
主創團隊中,作曲李德清、李笛菲與編曲秦喆、吳鼎默契配合,在傳統民樂基礎上融入現代編曲技巧。船工號子的鏗鏘節奏與川劇幫打唱的婉轉唱腔交織,既保留了地域音樂的“根”,又賦予其當代審美活力,讓聽眾在旋律中仿佛能聽見嘉陵江的號子聲穿越千年,與“一帶一路”的現代駝鈴遙相呼應。整首歌曲既有藝術高度又接地氣,為市民的傳唱奠定了基礎。
《絲綢源點》以“八&&嘉陵江,從春流到冬……”開頭,以“品三國文化,游絲綢南充,這一方山水福地孕育多少英雄”結尾,首尾呼應、主題鮮明,歌詞以簡練而富有畫面感的語言,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多元氣質。
“歌詞從頭至尾把南充的歷史、人文、地理等如數家珍般傳遞了出來。”趙玲評價道。從嫘祖始蠶到古絲綢之路,從紀信忠義開大漢到落下閎觀天定春節,從朱德故里到閬中古城,從張飛牛肉到闕家白酒,創作者將南充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人、地理標誌等寫進歌詞,既有“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春節文化”等厚重底蘊的提煉,也有朱德故里、閬中古城、升鐘湖、凌雲山等文旅景點的具象呈現,從而構建起完整的城市文化圖譜,讓南充的歷史縱深與未來願景在歌詞中自然交融。
從“源點”到“遠方”的視覺表達
《絲綢源點》MV採用“電影級製作標準”,畫面與音樂、歌詞完美融合,打造出沉浸式的視聽體驗。
“在畫面敘事上,我們採用‘雙線結構’:一條以歷史人文進程為主線,展現絲源南充的萬千氣象;另一條則穿梭於南充的山水城郭之間,展現千年綢都的古今風貌。”MV製作方、高坪區融媒體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畫面生動,內涵豐富,以‘絲綢源點’為主題延展鋪陳。從絲綢源點‘小切口’,成就以文塑旅‘大文章’。”趙玲如此評價MV的視覺表達。
整部MV作品以“絲綢源點”為核心主題延展鋪陳,鏡頭在歷史與現實間自如切換:世界絲綢源點、百年六合訴説着南充絲綢文化的榮光;閬中古城的飛檐翹角、凌雲山的秀美風光,則展現了南充的多元生態與人文之美……
《絲綢源點》的發布迅速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趙玲評價,“既讓人們認識南充,了解南充,也傳導出了南充形象。”許多業內人士也認為,歌曲以藝術形式活化了地方文化資源,為城市形象傳播提供了全新載體。
歌曲中熟悉的家鄉元素喚起了南充人的記憶,引發眾多市民刷屏。“若看絲綢源點,你就去江東”“若觀千年古城,你就去閬中”“喝上一壺闕家酒,溫暖你一個冬”……歌曲不僅成為展示南充的“有聲名片”,更凝聚了市民對家鄉的認同感,激發了續寫榮光的奮鬥熱情。
據悉,《絲綢源點》MV已在人民網等各大網絡&&上線。循着這曲川味悠揚的旋律,更多人將走進南充、讀懂南充,見證這座千年綢都在新時代的別樣風采。(記者馮方雄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