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
7月14日,紀念王傑同志犧牲60周年暨傳承王傑精神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座談會由雷鋒雜誌社與山東省烈士事跡編纂和宣傳教育中心、濟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主辦。
王傑同志1942年生於山東金鄉,1961年參軍。1965年,在組織民兵爆破訓練時,為保護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裝幹部的生命,他毅然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包,用青春熱血踐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錚錚誓言,成為與雷鋒齊名的時代楷模。2009年,王傑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獲評新中國“最美奮鬥者”。
座談會上,濟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同志回顧了王傑的英雄事跡與家鄉人民持續學習踐行王傑精神的成果。在集體訪談環節,全國優秀退役軍人代表、王傑家鄉優秀退役軍人代表、王傑生前所在部隊代表和青年大學生代表,分別圍繞王傑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對家鄉、部隊和青年學子的深遠影響與實踐價值進行了生動交流。
專家發言環節,始終聚焦王傑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説,也許是年齡相倣、經歷近似、學歷相當,王傑特別懂雷鋒、敬雷鋒、學雷鋒,這從《王傑日記》中33處提到雷鋒,就可以看得分明。王偉光強調,王傑精神是對雷鋒精神的豐富和昇華,在新時代要把學王傑與學雷鋒融合起來,大力弘揚王傑“一心為革命”的忠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膽魄與“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做一顆“革命的良種”,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生根開花。
來自王傑生前所在部隊的專家強調,從“一心為革命”的信念到“兩不怕”的血性,再到“三不伸手”的情操和“四個自問”的境界,王傑精神始終是一面穿越時空、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新征程上傳承弘揚王傑精神,首要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像王傑那樣“革命到底就是理想”;核心是要堅持“兩不怕”精神,像王傑那樣敢於犧牲奉獻;基礎在於堅守初心使命,像王傑那樣涵養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
雷鋒雜誌社榮譽總編輯、原解放軍報少將副總編輯陶克在總結發言中&&,大力弘揚王傑精神是領袖囑託、時代呼喚與歷史責任。他勉勵大家,做到像王傑那樣學雷鋒,像學雷鋒那樣學王傑,並將學雷鋒、學王傑等英模煥發的政治熱情,轉化為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和立足崗位、幹事創業的精神動力,傾注於強國強軍、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座談會在《王傑的槍我們扛》的歌聲中落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此次會議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與精神動員。王傑精神所蘊含的忠誠信仰、無畏擔當與崇高品格,必將在新時代煥發璀璨光芒。(陳運軍 劉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