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空天 旗赴未來”:紅旗品牌與大國重器同框 探尋“震撼長空”背後的精神力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18:58:16
來源:新華網

“追夢空天 旗赴未來”:紅旗品牌與大國重器同框 探尋“震撼長空”背後的精神力量

字體:

鷹擊長空凌雲志,鐵馬揚威嘯平川。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已圓滿落下帷幕,但活動期間的精彩畫面仍令人難忘:運油-20A、殲-16、空警-500、殲-20等戰機飛行展示,“八一”“紅鷹”“天之翼”飛行表演隊“舞動藍天”,殲-20首次靜態展示,運-20首次在航空開放活動對公眾開放貨艙。

這些被定格的畫面,生動詮釋了本次活動“追夢空天、制勝未來”的主題,通過飛行表演、裝備展示和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串聯起人民空軍從“國土防空”邁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之路。回顧活動現場,還有一抹“中國紅”格外亮眼:全場唯一1:1殲-35A模型亮相一汽紅旗展&,與紅旗金葵花國耀、全新一代大五座旗艦SUV HS6 PHEV、紅旗天工06、天工08等多款重磅車型並肩而立。“天地同框,陸空雙擎”,紅旗品牌以奮進之姿開啟這場陸空重器的對話,共同展現守護萬家燈火的硬核實力,彰顯中國工業自主創新的精神內核。

何謂家國情懷?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家國情懷,是“落後就要挨打”的緊迫感,是為國造重器的赤子心。這份情懷,早已刻進中國工業的基因,從藍天到大地,代代相傳。

回溯中國航空發展史,從“東北老航校”馬拉飛機、酒精當燃料的艱難起步到如今戰機列陣、翱翔長空的壯闊圖景,從白手起家研製殲教-1飛機到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一飛沖天;從殲-15飛機以“刀尖上的舞蹈”從陸地走向海洋,到殲-35A飛機在珠海劃破長空,數十載接續奮鬥,中國航空生動詮釋了“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

這份情懷同樣映照在汽車産業的起步路上,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什麼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造的小汽車?”樸素的問題承載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夢想。荒原建廠、奠基立業、自主創新,1956年7月13日,長春一汽的總裝車間裏,第一輛國産解放牌卡車(CA10)駛下裝配線,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卡車喇叭聲中,鳴響了中國人“工業救國”的家國情懷。

而一汽紅旗,正是這份情懷的深刻表達。1958年8月1日,僅用33天,新中國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試製成功,新中國自主轎車品牌的歷史由此開啟。1966年4月,首批20輛CA-770型三排座高級轎車駛向北京,這是一汽紅旗用數年攻堅交出的“自主答卷”。作為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力量打造的車型,它讓“紅旗”從此與“國車”、“禮賓車”的榮光綁定。自2018年起,紅旗品牌持續創新轉型,從“國車”成為“國民車”,不斷向年輕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開啟“紅旗”躍遷發展的新征程。2025年7月,紅旗品牌正式成為首個達成200萬用戶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從“禮賓車”到“國民車”的跨越,一汽紅旗用技術迭代踐行着“中國汽車當自強”的使命,寫就了從家國情懷駛向民生幸福的生動實踐。

何謂使命擔當?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戰鬥機對一個國家,意味着什麼?”

它不僅是現代工業與科技的皇冠,“更是一個東方大國昂起的頭顱。”共和國的鋼鐵之翼向世界宣告,這裡有着堅不可摧的守護力量。而這份昂首挺立的勇氣,源於一代代工業人填空白、圓夢想的使命擔當,從藍天到大地,從未褪色。

1949年開國大典上,我們的飛機只有17架。受閱飛機因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兩遍”。如今,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中,百餘架戰機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本屆航空展上,先進的殲-20在活動中首次靜態展示,觀眾可近距離觀察這型隱身戰鬥機的細節。人民空軍以更加自信、更加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宣告護國力量。在前不久接運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時,沈飛員工們手持殲-35A等飛機模型,沿途整齊列隊表達敬意。告慰先烈,展望未來,中國人正在書寫藍天上的新傳奇。

這份使命擔當,同樣在紅旗的成長軌跡中留下深刻印記。面對物資匱乏、核心技術層層封鎖的困境,又肩負時間短、任務重的使命,一汽紅旗為研製第一輛紅旗轎車,用“趕廟會”的方法,拆解2000多個零件分頭攻堅,用自力更生的堅韌,奠定了紅旗精神的根基。而在重要時刻,紅旗始終是使命的見證者:CA72J首次出現在國慶慶典;CA770TJ以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箱打破技術封鎖,亮相國慶35周年慶典;CA772TJ加裝了電動天窗,自動升降踏板、檢閱扶手等裝置,亮相國慶50周年慶典;CA7600J搭載自主研發的V12 6.0發動機,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中擔綱重任;今年9月份,CA7601J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中再擔重任。從“手敲車身”到全自主研發,紅旗已成為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躍升的立體坐標,見證着我國工業經濟的跨越式增長。

從航空人白手起家造戰機,到紅旗人攻堅克難造“國車”,使命擔當是“從頭越”的勇氣,是“破困局”的堅韌,是面對“飛兩遍” 的艱辛時,咬牙填補工業空白的執着;是在技術封鎖下,拆解兩千零件分頭攻堅的倔強;更是把個人奮鬥、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結合起來的自覺與信念。

何謂實力底氣?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航展現場,人們目不轉睛地凝望著天空中翱翔的“戰鷹”,歡呼聲與飛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而“戰鷹”身上創新的技術和設備,也讓人心潮澎湃。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這次活動中展出的AEF1200發動機、“太行”系列發動機,就是其中之一。在它面前,觀眾仿佛能感受到鷹擊長空時的“心跳”。目前能獨立研製出先進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5個,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中國航空工業70年薪火相傳,不斷以大國工匠之精神攻堅克難,為守護國土安全鑄就堅實底氣。

這份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底氣同樣在汽車工業領域激蕩迴響,依託67年持續技術深耕,紅旗品牌打造了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4.0L V8TD發動機,實現電控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紅旗金葵花國耀作為重大國事活動、重要外交場合的“護衛車”,成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的地面硬核堡壘;紅旗天工的“六維一體安全體系”、HS6 PHEV的傳承與進化,讓中國製造兼具安全與美學。從戰機 “心臟” 到汽車動力,從空中守護到地面出行,每一份底氣都來自 “瞄準難題發力”的堅持,更來自中國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的堅實步伐。

“戰鷹”翱翔長空,“紅旗”馳騁四方。2025年的長春,這場跨越天空與大地的“對話”,展現着“中國製造”成長軌跡。從“東北老航校”到“智造航空城”,從手敲車身到智能工廠,中國製造正以向上躍遷的姿態,書寫着這個時代的工業傳奇。在這傳奇的背後,是一代代人自立自強、永不停歇的腳步,是家國情懷、使命擔當與實力底氣構築的豐碑,更激勵着我們在新征程上傳承偉大精神,繼續“追夢空天,旗赴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劉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