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車一世界——記F1中國大獎賽20周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2 18:02:02
來源:新華社

一人一車一世界——記F1中國大獎賽20周年

字體:

新華社上海4月21日電(記者許東遠、李博聞)五盞紅燈熄滅,引擎聲震耳欲聾。2024年,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迎來20周年,同時也是上海國際賽車場投入使用20周年。自2004年首次在上海舉辦以來,F1中國大獎賽已經成為一年一度全球最受矚目的賽車盛事之一。

4月20日,參賽車手在比賽中。當日,F1中國大獎賽衝刺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1958年,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鳳凰牌”高級轎車。2021年,上海車手周冠宇成為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到2023年末,上海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36.7萬輛,規模位居全球各大城市之首。從一位車手,一輛車,一場賽事,到汽車産業,上海在汽車的跑道上開足了馬力。

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

2004年,5歲的周冠宇首次現場觀看F1中國大獎賽,這成為他F1夢的起點。引擎的轟鳴聲給兒時的周冠宇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K看&24號的座位票,周冠宇一直保留至今。

2021年,周冠宇成為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沒有上海站,就沒有我夢想的開始,我就不會在20年後站在中國大獎賽的發車格上。F1上海站的設立,讓更多中國車手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周冠宇説。

4月19日,索伯車隊中國車手周冠宇(中)在練習賽前向觀眾致意。當日,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開賽。中國車手周冠宇主場首秀參賽。新華社記者 夏一方 攝

闖蕩F1以來,周冠宇的成績有目共睹:2022賽季加拿大大獎賽正賽闖進前八,當選《Autosport》年度最佳新秀,2023賽季匈牙利大獎賽排位賽位列第五,成功與車隊完成2024賽季續約……

周冠宇在2022賽季首站巴林大獎賽正賽中拿到第十名的成績,初登F1賽場就獲得積分。這是他的首秀,也是70多年來中國賽車手在F1賽場獲得的第一分。“我做到了,正賽拿到首個世界錦標賽積分。這不僅是在夢想的工作上把最好的自己展現出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肯定。”

2022年3月20日,在2022賽季F1首站巴林大獎賽正賽中,阿爾法羅密歐車隊中國車手周冠宇最終獲得第十名。新華社發(阿爾法羅密歐車隊供圖)  

20年後,來到自己真正的主場,周冠宇希望走得更遠一些。“我是來自中國上海的車手,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賽車的發展,也希望更多中國年輕車手走向世界。”

從“舶來品”到中國製造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於1886年,由德國人卡爾·本茨研製。1950年,第一屆F1賽事在英國舉辦。1958年,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鳳凰牌高級轎車。中國汽車運動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猛。

進入21世紀,一張廣闊宏偉的汽車藍圖在上海鋪開。200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上海國際汽車城建設。第二年,國家體育總局致函上海市政府,支持上海興建國際一級賽車場。

2004年9月26日,法拉利車隊車手巴裏切羅在F1中國大獎賽比賽中以1小時29分12秒420的成績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凡軍攝  

在萬眾期待中,2004年9月,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2004年首屆F1中國大獎賽正賽吸引了15萬人次觀賽,創下當時中國單項賽事單日現場觀眾人數紀錄。賽事三天共有超過26萬人次觀賽,是中國汽車運動的一場盛事。”上海久事體育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亦斌回憶道。

“經過20年的風雨,賽道會有些磨損,以前我們是人工修繕,此次我們啟用最新技術,新舊賽道之間的縫隙幾乎做到零誤差。”久體中心公共事務部經理徐稼逸介紹,根據賽事要求,“上賽場”需在賽前完成部分隧道上方顛簸路段的修整。面對複雜的技術難題,久體中心最終形成由數字控制加持的包含精銑刨、打磨、拋丸、封層的組合整修方案。在高效、精準完成賽道整修任務的同時,這套針對賽道顛簸所運用的專業組合方案還成為“上海首創”。機械設備結合數字3D技術在“上賽場”的首秀,打破了原有普通銑刨機和人工操作的壁壘,為未來眾多國際、國內賽道整修維護提供了更多可行性方案。

4月20日,F1中國大獎賽衝刺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汽車的世界,全球矚目中國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在汽車的世界裏,全球將目光看向中國。

“一項頂級體育賽事的舉辦,不僅彰顯了上海辦賽的綜合實力,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有機會來到中國、走近上海,了解中國最新的發展與中華文化。”楊亦斌介紹,“此次中國站賽事票務非常火爆,幾乎剛出票就售罄。其中70%的觀眾來自上海以外,10%的觀眾來自境外。加上來自海外的賽事工作人員,有超過1萬名境外友人因為賽車運動來到上海。”

4月20日,觀眾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看&觀看F1比賽。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不僅是頂級賽事,近二十年,賽車文化與群眾汽車運動也在中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上海汽車博物館館長劉濤&&:“汽車正在從一種出行工具變成一種改變生活方式的文化載體。汽車産業新能源化、智能化的轉型也將引領未來汽車文化的發展,在這點上,中國有着先天的優勢和土壤。”

“公眾開放、商業包場、俱樂部活動、賽車駕照培訓、汽車賽事……一年裏有300天場地都是滿的。一年超20萬人次的人流量,每年來玩賽車、學賽車的人數都在增加。”上海天馬賽車場總經理王笑介紹。上海天馬賽車場是國際汽車聯合會認證的四級賽道,也是許多普通民眾直接接觸賽車運動、賽車文化的地方。王笑&&,天馬賽車場每年也舉辦自主IP賽事,為本土賽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4月20日,觀眾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觀看F1模型展車。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F1中國大獎賽賽場外還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商業活動,為不同需求的車迷及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讓大家在活力和激情中感受這座東方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