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共護藍海綠岸——中泰共建自然教育學堂 搭建紅樹林保護新&&-亞太網

通訊丨共護藍海綠岸——中泰共建自然教育學堂 搭建紅樹林保護新&&

新華網| 2025-11-08 17:31:14|責任編輯: 焦鵬
Video PlayerClose

  新華社泰國攀牙11月8日電 通訊丨共護藍海綠岸——中泰共建自然教育學堂 搭建紅樹林保護新&&

  新華社記者陳倩慈

  11月7日,泰方主講人、泰國海洋與海岸帶資源局紅樹林研究開發所創新與協調分部主任迪沙翁在泰國攀牙府同博中學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大家知道泰國哪個府的紅樹林最多嗎?”在泰國南部攀牙府同博中學7日開講的“中泰自然教育學堂”第一課上,泰方主講人、泰國海洋與海岸帶資源局紅樹林研究開發所創新與協調分部主任迪沙翁的這句提問,得到了在場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攀牙府!”

  迪沙翁隨即向學生們細緻講解了紅樹林植物獨特的生理特徵、分佈範圍和代表性樹種等。而本次課堂的中方主講人、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叢柏林,則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紅樹林在防風消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重要生態價值,並分享了中國在紅樹林保護與社區協同發展方面的成功案例。

  11月7日,泰國學生在“中泰自然教育學堂”第一課上分享學習心得。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作為中泰氣候與海洋生態系統聯合實驗室框架下的務實合作成果,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共同資助、設計和建設的“中泰自然教育學堂”於7日在攀牙府同博中學正式啟用,將為當地青少年和社區民眾提供優質的自然教育,為紅樹林保護搭建起一個全新的科普與交流&&。中泰雙方合作機構代表、攀牙當地政府和社區代表、同博中學及周邊學校師生等共200餘人參加了啟用儀式。

  “我今天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比如紅樹林其實是許多水生動物重要的‘幼兒園’,為成長初期的它們提供躲避天敵的場所。”同博中學高中二年級的沙蘭帕在課後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收穫,作為理科生的他對紅樹林植物的結構特別感興趣。“將來如果我能成為科學家,我希望深入研究紅樹林的物理與生物特性。”

  據該學堂項目負責人叢柏林介紹,攀牙灣國家公園是泰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紅樹林區域之一。自2024年中泰紅樹林共同保護示範區在此揭牌以來,雙方在紅樹林脆弱性評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然而,要實現長期的可持續保護,提升當地社區特別是青少年的環保意識至關重要。

  11月7日,“中泰自然教育學堂”項目負責人兼中方主講人、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叢柏林在泰國攀牙府同博中學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這個自然學堂是中泰深厚友誼的見證,也希望能成為兩國自然教育合作的窗口,通過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語言,播下熱愛海洋、保護自然的種子,為泰國邊遠地區提供優質、常態化的自然教育。”叢柏林在課後告訴記者,該學堂的啟用也標誌着中泰雙方在紅樹林保護領域的合作,從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延伸到了公眾教育和科普傳播的新階段。

  “今天學堂啟用是一個良好開端,讓本地學生看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同樣重視紅樹林資源,自己家門口的紅樹林其實具有國際意義。”迪沙翁對中方支持建設該自然學堂&&感謝,認為這為當地青少年提供了解紅樹林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相關保護經驗的寶貴機會,有助於增強他們對紅樹林資源重要性的認知水平與保護意識。

  “有了這樣的自然學堂,會讓更多學生産生興趣,也許能激勵他們未來選擇與紅樹林或林學相關的專業。”沙蘭帕這樣暢想著未來。

  叢柏林&&,今後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與泰國海洋與海岸帶資源局將依託中泰自然教育學堂,持續開展常態化的科普教育活動,共同探索社區參與的保護模式,為全球海洋生態治理貢獻“中泰智慧”,攜手共護這片維繫着海岸生態安全的藍海綠岸。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