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黃海榮)在全球創新藥研發的競技場上,中國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作為這股浪潮中的代表性企業,和譽醫藥(股票代碼:2256.HK)在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59%,現金儲備高達23.22億元。在這份成績單背後,是一家中國創新藥企對“卓越”二字的執着追求,以及對中國醫藥研發人才的深度信賴。新華網上市公司頻道近日專訪了和譽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耀昌,從創新藥研發企業的發展路徑中,探尋中國醫藥創新崛起的底層邏輯。
卓越,是唯一的選擇
“我們追求的,永遠是First-in-Class(同類首創)和Best-in-Class(同類最佳)。”在近兩小時的訪談中,這句話被董事長多次強調。在他看來,這是和譽醫藥從成立之初就堅定的戰略核心,也是中國藥企在全球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
以公司核心産品匹米替尼(Pimicotinib,CSF-1R抑製劑)為例,該藥在2025年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上公布的全球III期臨床數據顯示,其客觀緩解率(ORR,評估腫瘤治療效果的核心指標)達54%,顯著優於同類已上市藥物,且安全性表現優異。在臨床上,匹米替尼有望為需系統治療的腱鞘巨細胞瘤(TGCT)患者提供一種高效、安全且便捷的每日一次口服治療方案。
正是憑藉這一“同類最佳”的數據和應用前景,德國默克公司與和譽醫藥簽署商業化授權協議並於去年支付7500萬美元首付款。今年4月,默克公司行使其全球權益,並於5月支付全球商業化選擇權行權費8500萬美元。據介紹,和譽醫藥有資格收取合共最高6.055億美元的付款,包括首付款、選擇權行權費、開發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年凈銷售額的兩位數比例銷售提成。
對此,徐耀昌&&:“我們不希望選擇一個有幾十家公司在做的靶點,哪怕是一個小適應症,如果能做到唯一或最佳,其商業潛力也會非常巨大。”
同樣,在肝癌治療領域,和譽醫藥的依帕戈替尼(Irpagratinib,FGFR4抑製劑)作為全球首個在該機制上進入註冊性臨床的藥物,單藥應答率超過40%,與阿替麗珠聯合治療後更提升至50%以上,遠超現有標準療法20%多的應答水平。徐耀昌介紹稱,“這意味着我們對標的不再是中國市場,而是全球臨床需求。”
自創立至今,和譽醫藥已搭建起由20余種候選藥物構成的研發管線,其中12款藥物已進入臨床階段。 徐耀昌&&,和譽醫藥致力於在腫瘤及其他疾病領域開發具有差異化的創新療法,以滿足中國及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關鍵臨床需求。高效的人才團隊與充裕的資金儲備,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兩大核心支柱。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
“中國的人才,是我們在創新藥領域最大的底氣。”徐耀昌分享了他從國際藥企到中國創業的經歷。他曾在美國禮來、諾華等公司任職多年,與眾多中外科學家共事的經歷,讓他對中國科學家的特質有着深刻洞察:“中國的科學家不僅能提出創新思路,更能親手將想法付諸實驗驗證,這種‘既能想又能做’的能力非常突出。”
這種洞察也與宏觀趨勢相互印證。麥肯錫公司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崛起:邁向全球舞&》報告指出,中國生物醫藥研發人才總數已躍居全球第二,在2017至2022年間,核心研發人才規模實現翻番,呈現出顯著的“井噴”之勢。
徐耀昌指出,這一趨勢在過去十年中推動了中國醫藥人才從“仿製”向“創新”的深刻轉變。“如今在上海、蘇州、北京等地,從事創新藥研發的人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正是基於對本土人才的深度信任,和譽醫藥逐步建立起一支約兩百人的研發與臨床團隊,構建了從靶點發現到臨床推進的高效閉環,為持續創新提供了核心引擎。
現金流,為長期主義護航
截至2025年6月,和譽醫藥現金儲備達23億元,足以支持多年運營需求。在徐耀昌看來,充足的現金流是創新藥企能夠堅持長期主義的生命線。“一款創新藥從立項到上市,往往需要十年。如果沒有穩定的資金支持,很多項目可能中途夭折。”
公司通過BD合作(如匹米替尼授權默克)獲取首付款和里程碑收入,同時為自主商業化做準備。 “BD收入是‘輸血’,自主商業化才是‘造血’。中國藥企最終一定要走通這條路。”徐耀昌説。
中國創新藥企的下一站:全球價值
在徐耀昌看來,中國創新藥企的發展已進入新階段:“我們不再只是為中國患者做藥,而是為全球患者做藥。只有立足全球市場,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回報。”
他以口服PD-L1抑製劑ABSK043為例,該藥目前是全球進展最快的口服PD-L1項目,因其用藥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望在聯合用藥領域開闢新市場。ABSK043聯合其他藥物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胃癌一線治療的二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
“當我們可以把藥送到患者床邊,而不必讓他們頻繁去醫院注射,這就是在解決真實的臨床痛點。”在徐耀昌看來,中國創新藥企的價值實現,必然要經過全球市場的檢驗。“真正的創新,必須能解決全球患者的未滿足需求。”口服PD-L1抑製劑ABSK043為例指出,其價值不僅在於療效,更在於“口服”帶來的用藥革命。“當患者無需頻繁入院注射,能在家庭場景中接受治療,我們解決的就是一個全球性的臨床痛點,這本身就創造了巨大的全球市場價值。”徐耀昌説。
從靶點創新到臨床突破,從授權出海到自主商業化探索,和譽醫藥的發展路徑,正是中國創新藥企堅定邁向全球市場的一個縮影。從和譽醫藥的發展路徑中,我們看到以人才為基,以卓越為尺,以全球為場。在政策、資本、人才的三重共振下,中國醫藥創新正迎來黃金時代。而如董事長所言:“當我們真正把目光放在患者需求上,創新才會持續,企業才會走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