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道寬敞了,環境也整潔多了,我們很滿意!”“問題整改後,鄰里之間再沒吵過架。”近日,位於重慶忠縣忠州街道香怡社區的小廣場上,20多位居民圍坐一圈,熱烈討論着小區一樓業主佔道經營問題的整改成效。一旁的法治觀察員彭秀英認真傾聽大家的反饋,不時低頭記錄。這場看似尋常的居民議事場景,是忠縣“法治之眼”工作機制在基層運行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忠縣積極探索基層法治建設新路徑,通過設立法治觀測點、聘任法治觀察員並引導其參與法治督察,構建起多層次、多維度的“法治之眼”工作體系。這套機制如同為基層社會治理裝上了敏銳的“傳感器”和高效的“處理器”,不僅有助於強化社會監督力量,更促進了法治觀察與法治督察的深度融合,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注入新動能。
“決不能讓欺凌行為在校園出現,必須把這種苗頭壓下去!”今年初,復興司法所工作人員在一次走訪中察覺到某校存在校園欺凌的苗頭性問題。作為全縣12個基層法治觀測點之一的復興司法所通過“法治之眼”機制,迅速向主管部門提交了一條“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建議”。這條建議很快引起上級機關重視,並直接促成縣教委與縣公安局聯合&&《校園霸凌處置指引》,明確了“早發現、早干預、早處置”的“三早”機制核心,並建立起公安、教育、司法三方聯動的快速響應&&。以此為基礎,縣教委聯合縣公安局、縣司法局,進一步優化配置了全縣89所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隊伍,為校園安全加固了法治防線。
法治觀察員是“法治之眼”機制在基層最活躍的“細胞”。目前,忠縣從不同領域聘請了12名法治觀察員,他們如同一個個流動的“法治探頭”,深入街頭巷尾、田間地頭,以其獨特的“群眾視角”和專業判斷,捕捉着法治實踐中的真問題、新情況。
今年2月,社區法治觀察員黃紅雲注意到,部分賓館、旅館存在旅客身份信息登記不規範、不嚴格的隱患。她隨即將這一線索通過“渝法督”法治管理系統進行上報。縣公安局收到線索後,組織力量對全縣住宿行業開展了一次系統性排查整治,對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警告,對屢教不改者加大處罰力度,同時輔以宣傳教育,切實增強了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和法律意識。截至目前,像這樣通過法治觀察員發現的民生問題線索,忠縣已處理了11條,內容涉及賓館登記管理漏洞、違規電動車運營等多個方面。
如果説分佈在基層的觀測點和觀察員是發現問題的“前沿哨”,那麼法治督察則是驅動問題真解決、解決好的“推進器”。忠縣將法治督察深度嵌入“法治之眼”機制,形成了“觀測點廣泛收集、觀察員精準傳遞、督察力量強力驅動”的多層次監督閉環。
今年7月,一場覆蓋全縣的法治“體檢”拉開帷幕。忠縣縣委依法治縣辦公室組建了6個專項督察組,深入29個鄉鎮(街道)、31個縣級機關單位及部分村(社區),對全面依法治縣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進行了實地督察。
督察不是“走過場”。針對發現的問題,當地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並嚴格執行“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管理,明確整改措施、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全程跟蹤問效。截至目前,此次督察涉及的10個具體問題均已整改到位。(記者 周聞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