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來西安,邂逅你最愛的那首唐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15:11:01
來源:新華網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來西安,邂逅你最愛的那首唐詩

字體:

  新華社西安11月18日電 題:來西安,邂逅你最愛的那首唐詩

  新華社記者張京品、鄭昕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你踏上西安這片古老的土地,濃郁的詩意便撲面而來。唐詩,是人們走進這座城市的特有方式。

  10月29日,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拍照。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來西安,便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邀約,一場與唐詩的美麗邂逅。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這為西安弘揚唐詩文化帶來新機遇。

  西安提出打造“唐詩之都”文化品牌,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唐詩文化與市民生活、文商旅發展相融合,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千年前的唐詩,正從書卷中走出,加快融入城市肌理,為游客帶來更多詩韻文化體驗。

  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燦若繁星,人頭攢動,詩仙“李白”凌空而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璀璨燈火中,五湖四海的游客心口同振,和“李白”齊誦《將進酒》,中華文脈的魅力在此刻迸發。

  10月29日,演員在西安曲江飛行劇院演繹“飛越唐詩長安”的場景。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夜色中樹枝上懸挂的詩燈,地鐵站廳裏、車廂中、把手上的詩句,瞬間讓游人完成一次與詩人的隔空對話。“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終南山、大雁塔、曲江池……一個個地理意象標識,讓唐詩從古風中走來,變成“可讀”的風景。

  “我們正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推動唐詩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讓唐詩賦能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左東介紹,西安市將建立唐詩歷史文化資源數據庫,全面盤點唐詩元素景點景區資源,深化與唐詩相關的文化遺産保護與活化利用,打造“跟着唐詩去旅行”的深度旅游線路。  

  “你遇見的不只是一首詩,而是和中國文化的共鳴,仿佛遇見了一千多年前的詩意等待。”安徽游客馬衝説,到了西安,血脈裏的文化基因便自然覺醒。

  10月29日,游客在西安曲江飛行劇院體驗射箭。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建議》提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唐詩已成為地處秦嶺深處的藍田縣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為和美鄉村旅游帶來文化詩意。循着“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等唐詩名篇,一場以“追尋詩人足跡”為核心的文化之旅,正吸引游客走進秦嶺山野,尋找跨越千年的詩意共鳴。

  詩人王維曾在藍田輞川隱居,寫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佳句。記者在輞川溶洞景區看到,300余首唐詩通過光影技術在溶洞內流轉,成為傳承弘揚唐詩文化的新場景。當地還聚焦王維元素和唐詩文化,研發田園詩意特色菜品,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唐詩文旅産品。

  千年古都,詩意長安。無論是“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的繁華都市,還是“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的愜意山野,每一次穿行西安的尋跡,都是一次對唐詩文化的尋蹤。“唐詩之都”西安,等你!

  10月29日,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觀看表演。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