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務硬科技 資本市場包容性改革激活創新全鏈條-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09:01: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聚焦服務硬科技 資本市場包容性改革激活創新全鏈條

字體:

  宇樹科技日前完成IPO輔導工作,為機器人賽道資本化按下加速鍵,釋放出資本市場加碼支持科技創新的最新信號。

  今年以來,科創板“1+6”改革、債券市場“科技板”、“並購六條”配套舉措等標誌性政策密集落地,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與適應性。

  證監會近日明確提出,着力推動市場更具韌性、更加穩健,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市場人士預期,資本市場有望構建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引導要素向創新領域集聚,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資本活水精準“滴灌”硬科技

  今年以來,資本活水持續向“新”傾斜,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發行主體持續擴容、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産品不斷豐富等方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92家企業完成A股IPO。從行業分佈看,來自汽車與零配件、電氣設備、硬體設備等行業的企業居多;從上市板塊看,有11家企業登陸科創板、29家登陸創業板,20家登陸北交所,佔比超六成。上述情況表明,資本活水在進一步向“硬科技”領域聚集。

  德勤預計,在政策持續支持下,科技、新能源等行業的新發行上市企業將繼續成為A股市場關注熱點。

  債券市場亦穩步推進業務創新和産品創新,加強對重大戰略、關鍵領域的優質服務。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落地以來,發行規模穩步擴大。作為投資者便捷參與科創債市場的工具,科創債ETF也迎來配置窗口期。

  國金證券首席資産配置官、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尹睿哲認為,當前科創債市場呈現三大趨勢:發行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規模擴容;交易端流動性改善與機構參與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環;在收益率下行與利差分化過程中孕育結構性機會。

  “隨着科創債支持政策進一步落地,疊加債市整體環境向好等因素的影響,科創債有望成為信用債市場的重要增長極。”尹睿哲説。

  更多創新金融工具多點開花。日前,首單兼具股債屬性的科創可轉債獲批。11月7日,新三板掛牌企業鋼研功能公告稱,公司獲批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3億元的科技創新可轉換公司債券,期限不超過6年。

  國信證券&&,作為資本市場的標準化産品,科創可轉債規範化水平較高,有利於提高擬上市企業的透明度,也能夠化解明股實債、利益輸送等不規範情況,打消投融雙方的顧慮,促進資金加速流向新質生産力領域。

  耐心資本為科創注入新動能

  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産力,需要不斷壯大耐心資本。當前,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為代表的耐心資本正加速入場,為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

  作為耐心資本的“標杆力量”,社保基金正以實際行動加碼科創投資。

  10月27日,浙江社保科創基金在杭州舉行簽約儀式;10月31日,江蘇社保科創基金在南京簽約……穩定且可持續的耐心資本將為科技創新的發展帶來強勁動能。

  在普華資本董事長曹國熊看來,社保基金的入場,樹立了耐心資本的標杆。社保基金以超長的投資周期和穩健的投資理念,較好地匹配了“硬科技”創新的需求,可以為科學家、創業者、早期投資機構提振信心。

  保險資金憑藉“長期屬性”天然契合科創需求,在杭州“六小龍”等創新企業的成長歷程中,留下了長期陪伴的印記。

  LP投顧創始人國立波認為,已有數十家保險機構通過間接投資方式現身杭州“六小龍”的股東名單,其中不乏保險係私募基金的身影。這是險資等耐心資本近年來在“硬科技”領域持續發力的生動例證。這表明,險資正在從傳統的“資金提供者”轉型為“資本+服務”的綜合賦能者,通過廣泛參與VC/PE基金,精準支持處於初創期的科技企業。

  以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基金為代表的産業資本也在積極布局。例如,中國國新近期聯合北京市西城區舉行央企戰新基金髮布儀式。央企戰新基金首期募集510億元,出資合作單位包括中國移動、中國石化等,將作為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戰新産業加快發展的專項基金,支持國資央企補齊産業短板弱項、布局前沿創新。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説,這類基金投資邏輯更注重整合産業和資源優勢,超越單純的財務回報。不僅可為被投企業注入長期資本,還將聯動央企龐大的産業資源和應用場景,構建“科技創新+資本運作+産業賦能”深度融合的戰略創新生態體系。

  包容性生態釋放制度紅利

  激活創新全鏈條,根本在於構建更具包容性的資本市場生態。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吸引力,涵養更具包容性的投融資生態。以創業板等板塊改革為抓手,諸多改革舉措值得期待。

  融資端改革將聚焦精準適配,通過優化上市標準為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提供更加包容的金融服務。

  中信證券總經理鄒迎光&&,後續的資本市場改革,將聚焦積極發展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更加精準有效地支持優質企業發行上市,推動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進一步健全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投資端則着力培育專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長期資本,更好匹配科創企業資金需求。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建議,優化創業投資生態體系,推動企業風險投資等多元化資本形式發展,借助産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協同能力,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具耐心的資本支持,擴大對早期、小型及長周期項目的覆蓋面。

  産品端需打造“全周期、多工具”的融資矩陣,適配科創企業“長周期、高風險、輕資産”特性。

  潘向東建議,推廣“投貸聯動”機制,商業銀行與創投機構共同篩選項目,擴大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規模,完善評估標準與風險補償機制;支持編制更多科技創新指數、開發更多科創主題公募基金産品,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科技企業投資;基於企業的全生命周期,制定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