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已發布實施一周年。一年來,隨着諸多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舉措相繼&&,市值管理工具箱日漸豐富,上市公司積極運用分紅回購、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
市場人士分析,隨着市值管理從軟約束變為硬指標,上市公司將借力多元化工具進一步提升投資價值,積極回報投資者。
價值引領 分紅回購持續升溫
現金分紅與股份回購,成為一年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具箱中使用較為頻繁的工具。指引鼓勵董事會結合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和業務經營需要,推動在公司章程或者其他內部文件中明確股份回購的機制安排;鼓勵董事會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和經營情況,制定並披露中長期分紅規劃,增加分紅頻次,優化分紅節奏,合理提高分紅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這一政策導向在實踐中得到積極響應。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發布回購計劃時明確提到市值管理。例如,九安醫療近日發布公告稱,近年來,公司持續通過股份回購開展市值維護工作,並自2025年起有序推進、實施庫存股的登出工作。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剔除停止實施的情況,我國境內股票市場(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1195家公司共發布1525單2025年回購預案,目前已完成899單;全市場累計回購金額923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回購佔比36%,登出式回購佔比26%。
作為回饋股東的主要方式之一,現金分紅受到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視,一年多次分紅漸成風尚。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全市場共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現金分紅預案,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38家公司進行多次分紅。全市場現金分紅總額7349億元,89家公司年內分紅金額超10億元。
“上市公司應當立足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依法合規運用各類方式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分紅政策,能夠增強股東對企業的信心,有效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
制度優化 並購重組市場活力足
並購重組也是指引明確提出的市值管理工具之一。過去一年,A股並購重組市場呈現“硬科技”引領、央國企整合加速推進等鮮明特徵,一批標杆性案例相繼涌現,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年來,“硬科技”領域並購重組多點開花,代表性案例不斷涌現。例如,芯聯集成收購芯聯越州72.33%股權,通過整合管控實現對17萬片8英寸硅基産能的一體化管理;海光信息吸收合併中科曙光,算力領域兩大巨頭合體,將實現産業鏈優勢互補;*ST松發借助資産重組實現向船舶及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跨界轉型。
央國企的專業化整合成為另一大亮點。中國神華披露重組預案,擬整合13家能源企業,全力打造全産業鏈能源旗艦;國泰君安吸收合併海通證券,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加快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邁進的步伐……
並購重組市場的活躍,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持續賦能。從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加大並購重組改革力度”,到“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推出,再到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落地,政策優化升級路徑清晰,市場響應積極。
在政策鼓勵下,並購重組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更多典型案例有望持續涌現。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相關政策有望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産業轉型升級、強鏈補鏈實施並購重組,通過優化“小額快速”審核機制、落地分期支付制度等改革,提升並購效率與市場活力。新質生産力和産業整合仍將是並購重組重頭戲。
激勵相容 股權激勵凝聚內生動力
股權激勵是指引關注的又一市值管理工具。指引明確,鼓勵董事會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充分運用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工具。這一導向一年來得到充分體現。
股權激勵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具的市場應用熱度持續攀升。近期,多家公司密集披露相關計劃,顯示出企業通過內部激勵提升長期價值的決心。例如,豫園股份擬斥資2億至3億元回購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熱景生物擬斥資1億至2億元回購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華榮股份擬斥資4000萬元至8000萬元回購股份,用於公司後續的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
機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近3500家上市公司實施過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64%;這些公司共計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超過5000份,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超過2000份。
市場對股權激勵的認識同樣在發生深刻轉變。機構人士分析,指引首次以專項文件形式將股權激勵明確為市值管理的方式之一,使股權激勵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會有更多上市公司運用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市值管理工具。”榮正集團董事長鄭培敏&&,有關部門近年來一直鼓勵上市公司以股權激勵作為主要手段開展市值管理工作。加入市值條件、投資回報等市值管理相關考核指標的股權激勵方案,有望更受市場及監管部門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