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牽兩岸:台灣桃園舉行閩&小吃文化交流盛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8 23:22:49
來源:新華網

味蕾牽兩岸:台灣桃園舉行閩&小吃文化交流盛典

字體:

  新華社&&11月8日電(記者王承昊、周文其)指尖翻飛間,一個個形似柳葉、褶痕勻稱的沙縣蒸餃漸次成形。8日,“閩&小吃文化交流盛典”在位於台灣桃園的沙縣小吃台灣總部旗艦店舉辦。6位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現場獻藝,並與多位台灣嘉賓就兩岸飲食文化等內容交流研討。

  “沙縣小吃不只是一種美味,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台灣創鑫生機集團董事長郭煜傑説,希望透過此次盛典,讓更多台灣朋友認識沙縣的文化底蘊,讓兩岸透過飲食找到更多共同語言,“從一碗小吃開始,延伸出無限的情感連結”。

  去年11月,台灣創鑫生機集團獲得沙縣小吃商標在台灣的代理權,此後積極推進沙縣小吃品牌在台灣的布局,目前已有9家門店。郭煜傑介紹,兩岸飲食習俗高度契合,台灣民眾對沙縣小吃接受度很高。

  在台灣從事沙縣小吃製作約一年的廚師李文廷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最初,我們由沙縣來的老師手把手指導,觀察實操後反復練習,一個月就基本掌握了製作技巧。”他坦言,沙縣小吃與台灣小吃有諸多共通之處,但調味料和食材選用上的差異也曾讓他覺得頗具挑戰。

  活動現場,在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和廚師的指導下,嘉賓們自己動手捏起了沙縣柳葉蒸餃。“我之前在&&吃過沙縣小吃,很喜歡,但第一次自己動手做還是有些難度的。”林女士説,“比如這個褶,自己在家包水餃就沒這麼複雜,沙縣蒸餃顯得更加精細。”

  11月8日,台灣嘉賓在交流活動上學習製作沙縣柳葉蒸餃。新華社記者 王承昊 攝

  在活動中的兩岸小吃學術論壇環節,技藝傳承人與台灣餐飲文化專家展開深入交流,議題涵蓋小吃的現代化挑戰、閩颱風味的“再創造”、沙縣小吃的傳承和永續發展等內容。

  研討會上,台灣嘉賓也為沙縣小吃在台灣的本地化發展出謀劃策。台灣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院長呂世通建議,將沙縣小吃技藝錄影製成教學視頻引入台灣,通過網課、校企合作等形式,在台灣餐飲學校開展教學。&&私立滬江高中校長許秀玲提議,台灣民眾十分注重養生,沙縣小吃可以結合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性食材完善菜單,並與台灣小吃進行融合。

  “與大陸傳承人交流後,我被他們的專業與熱忱深深打動,他們對商業化與傳承的統籌思考,為地方飲食文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呂世通感慨,台灣諸多飲食文化源自大陸,歷經在地化調整後形成寶島特色。“這正是兩岸飲食文化交流的基礎,類似今天的交流活動很有意義。”

  據了解,沙縣小吃將於11月23日在福州舉辦“沙縣小吃新品×兩岸融合小吃發表會”,揭幕“兩岸融合創新菜單”。其中,由創鑫生機集團負責“情誼滿分|台灣特色美食系列”,將以台灣牛肉麵、滷肉飯、艋舺雞排等最具人情味的台灣代表小吃為基礎,融入沙縣經典元素,做到“兩岸小吃融合”,象徵兩岸飲食文化深層連結的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