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事關民生福祉。2025年初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近年來,各地不斷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逐步增強。
當前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如何更好滿足社會需求?如何讓老年人從“安居”走向“優居”?“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居家適老化改造成效初顯
鋪設防滑墊、更新老舊電線、加裝智能馬桶和扶手,家住浙江省杭州市和睦社區的80歲居民王渭英家裏今年迎來大變樣。“改造後真是安全又方便,心裏踏實多了!”王渭英由衷感慨。近年來,杭州市大力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生活品質。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億人。據了解,約90%的老年人傾向於居家養老。
2024年2月1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荷花池街道居民錢金秀老人在經過適老化改造的衞生間內洗腳。新華社發(陳暐 攝)
從推出多個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到&&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區無障礙改造和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等相關政策,近年來,我國就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加快適老住宅建設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將居家適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實事項目加速推進,範圍不斷擴大、方案陸續細化,從試點探索邁入廣泛實踐。
浙江、貴州、天津、寧夏等地推出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補貼政策,明確對老年人家庭購買適老化産品給予補貼。其中,浙江2024年完成適老化改造6.49萬戶,申領補貼資金6.03億元。
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文件,通過搭建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明確改造項目建議清單等形式,規範居家適老化改造管理。其中,北京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實施意見》,鏈結整合和集中展示適老化改造相關服務機構,定期發布適老化改造産品和服務資訊。
湖北武漢等地着力探索適老住宅建設,&&《武漢市城鎮住房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文件,打造一批可租可購的適老住宅産品。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224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落地,居家養老更便利、社區支持更有力。
進一步提升改造的精準性
此前,家住重慶市渝中區的84歲居民甘奶奶洗澡後腳底打滑不慎摔倒,導致軟組織損傷。評估了甘奶奶情況後,渝中區相關部門將她家納入居家適老化改造範圍,為其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
“老年群體跌倒風險與身體機能衰退呈正相關,居家適老化改造首先要提高老年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安全性。”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康琳説。
老年群體的身心狀況、房屋建築情況、經濟條件和代際關係等各有不同,適老化改造的需求也不一樣。記者調研發現,目前一些居家適老化産品定位模糊,改造效果不盡如人意。
比如,有的適老化産品功能眼花繚亂、操作界面複雜,老年人的學習成本較高;有的産品雖然實用但能耗較大,不符合許多老年人的節儉習慣;還有的改造方案千篇一律,不能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
2024年10月18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街道的“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樣板間建成開放,工作人員正在介紹衞生間安裝的智能監護設備。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對此,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泰昌認為,適老化改造應讓老年人一同參與,圍繞目標群體精準匹配需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設適老化改造樣板間,讓社區居民直觀感受改造效果。
“適老化改造不是普通的家庭裝修,而是要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徵及行為習慣有深刻理解。”杭州廣宇安諾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艷彥説,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扶手安裝,都要精準計算高度、角度、承重力等;地面防滑處理,要考慮材質摩擦系數與清潔維護。
浙江省老年服務業協會會長徐佳增建議,建立區域性的適老化改造服務資源庫,匯集經過認證的服務商、産品供應商和專業人才信息,方便有需求的家庭查詢&&。
加強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保障
衰老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居家適老化改造也並非“一錘子買賣”。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適老化改造存在服務保障支持不足的問題。
比如,有的地方為老年人配置了智能設備但未安排人員提供幫助指導,老人反映設備“不好用”“不會用”,最後成了擺設;有的地方的居家適老化改造方案缺乏為二次改造預留空間的意識,再次改造時往往要破壞地面、墻體,增加了改造成本。
“居家適老化改造不僅要進行‘硬體改造’,還要為老年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陳泰昌説。
針對相關服務行業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高的問題,徐佳增建議,&&政策鼓勵建築、工程、醫護等相關領域的“銀發專家”參與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升行業專業水平。
2025年4月24日,在吉林省四平市地直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助老員王佔野(左)與同事為老人試用理療儀。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各地在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時,應在評估更規範、響應更及時、監管更到位等方面下功夫。”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要實施好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抓好已&&的適老化改造相關國標和行業標準的貫徹落實,確保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落地見效、執行到位。
“建議進一步完善居家適老化改造政策保障,在當前改造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將社區生活環境適老化改造工作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天津市社區養老服務業協會會長何偉認為,可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賬,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監督。
對於已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天津市老齡産業協會會長王淑潔建議,要依託現有基層治理體系進行基礎能力動態追蹤,特別是對獨居、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應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借助技術手段實現對異常情況的主動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