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支柱産業蓄勢發力 催生數個萬億級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10:15: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興支柱産業蓄勢發力 催生數個萬億級市場

字體: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被擺在分論第一部分,要求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優化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面向“十五五”時期,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將在接續奮鬥中譜寫新篇。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産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

  此次《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

  “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位列戰略任務之首,突出先進製造業的引領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説,“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為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有助於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高質量發展不斷塑造新優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所長程楠&&,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既要引導勞動、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産要素高效向製造業集聚;又要採取有效措施降低製造業成本,建立起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長效機制。

  傳統産業是當前我國産業體系的“基本盤”,增加值在製造業中佔比80%左右。《建議》提出推動重點産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化工、機械、造船等行業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等舉措。

  藍圖繪就,新機遇不斷孕育。黃群慧説,傳統製造業是我國製造業的主體,在新技術推動下進行轉型升級,面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有望進一步擴展智能製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的市場空間。程楠説,相關部署將進一步開闢産業相關新賽道,例如,食品、紡織、家電等傳統産業的産品創新和品質提升,加快了健康食品、時尚服飾、智能家電等細分賽道的發展壯大,同時也進一步助推相關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這將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初步估計未來5年會新增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能和民生紅利。”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説。

  新興産業加速“領跑”,未來産業加力“生根”。2024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超過18%。

  面向下一步發展,鄭柵潔&&,《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産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建議》還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産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産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産業,為我國經濟大盤、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鄭柵潔説。

  “《建議》中提及的部分新興産業領域,我國已經處於並跑甚至領跑階段,一些細分産業賽道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程楠&&,這些産業發展空間巨大,比如,具身智能已經在工業、醫療、物流等多個行業和應用場景中實現落地,並有望在更多複雜場景得到應用推廣。生物製造在多地形成産業集聚效應,進入快速發展期。

  路徑清晰,不少企業正搶抓發展黃金期。銀河航天聯合創始人劉暢説,展望“十五五”時期,伴隨手機直連衛星、太空雲計算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商業航天企業有望在航天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建議》的部署,將推動企業持續攻關相控陣天線、星上大能源等核心技術,提升衛星及各類關鍵設備的低成本批量生産能力。

  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周劍&&,以“十五五”規劃為指引,人形機器人産業不僅要在核心零部件等領域持續攻堅,更要將産品規模化應用於全球製造業場景,以新質生産力推動産業升級。

  在黃群慧看來,“十五五”時期,新興支柱産業、未來産業的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更為凸顯,相關部署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我國産業發展競爭的制高點。未來要進一步探索因地制宜發展未來産業的體制機制,引導企業重視原始創新,推動發展向價值創造轉變,從而提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與全産業鏈的國際競爭力。(記者 郭倩)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