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銀行理財正加速成長為資本市場戰略性中長期力量。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公司依託監管政策拓寬入市通道,以含權産品創新對接居民財富升級需求,通過多元投資布局提升權益資産配置比重。
展望“十五五”時期,在投研能力迭代與市場生態完善的支持下,理財資金入市有望實現“規模擴容+産品多元”的雙重突破,為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注入更持久的動能。
構建入市“制度快車道”
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頂層設計,為銀行理財權益投資搭建了清晰的制度框架。2025年1月,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允許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有關部門同步優化實操路徑,推動政策紅利向市場端快速傳導:證監會正式發布的《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首次將銀行理財産品納入IPO優先配售對象範圍。滬深交易所同步新增銀行理財公司作為IPO網下投資者主體資格,並將銀行理財産品、保險資管産品納入A類配售對象範疇。
制度破冰後,市場響應迅速。2025年以來,光大理財參與信通電子網下打新,成為行業內首家參與網下打新的銀行理財公司;工銀理財、中郵理財宣布參與多家港股上市公司IPO基石投資。
在政策驅動下,理財公司權益投資規模顯著擴容。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各家理財公司2025年上半年理財業務報告發現,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場32家理財公司穿透後的權益類資産總投資規模有所增長;其中,農銀理財以885.69億元持倉規模居首,招銀理財、蘇銀理財、工銀理財緊隨其後,分別為667.68億元、621.29億元、606.27億元。
打造權益布局多元矩陣
含權産品創新成為理財公司對接資本市場的核心抓手。當前,居民對差異化收益的需求持續升級,推動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産品規模穩步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産品存續規模達5522.41億元,較去年底增長超10%。
部分頭部機構已形成特色化産品矩陣。例如,華夏理財在2023年推出“天工指數”權益理財産品,覆蓋算力、新能源等多個細分賽道,積極發揮指數型權益産品運作透明、客戶接受程度高等優勢,目前已發行20隻天工指數理財産品。招銀理財重點打造“全+福”多資産多策略理財品牌,在傳統固定收益投資基礎上增加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産,以實現收益來源的多元。“全+福”系列已形成八大核心策略體系,截至9月25日保有規模突破3000億元。
政策暖風勁吹,市場欣欣向榮。指數型權益理財産品正在茁壯發展。該類産品兼具費率低、透明度高、分散投資等特點,華夏理財、信銀理財等公司均已推出挂鉤權益指數的理財産品。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預計,在理財資金入市的浪潮中,指數型權益理財産品是主要發展趨勢,這類産品收益表現好、權益市場吸引力強、指數化投資優勢突出且産品創新能力強的特點將得到彰顯。
此外,理財行業針對細分主題,不斷推出特色産品。截至2025年6月末,ESG主題理財産品存續餘額超3000億元;存續專精特新、鄉村振興、大灣區、綠色低碳等主題理財産品超200隻,規模超1000億元。
邁向權益投資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5年以來,銀行理財權益投資進入“路徑清晰化、方式多元化”的深化階段。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資金滴灌,到上市公司調研的投研落地,再到政策驅動下的路徑擴容,理財公司正以更主動的姿態參與資本市場建設,為成長為“耐心資本”奠定實踐基礎。
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持續凸顯。理財資金通過股票投資、參與定增等方式,精準對接企業直接融資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理財産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産,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1萬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5萬億元。交銀理財、招銀理財等理財公司還通過自主編制指數,引導資金流向細分領域,助力資本市場服務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
調研上市公司步履不停,也成為理財公司加大權益投資布局的重要注腳。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共有25家理財公司調研A股上市公司超2000次,覆蓋逾1800隻個股。從調研板塊分佈看,“含科量”高的科技領域成為重點關注方向。
在有關政策持續推動下,今年二季度多家理財公司密集&&,將加大權益投資力度,通過布局指數策略、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産品,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展望未來,理財權益投資有望呈現新亮點。在規模層面,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今年8月以來,混合類、“固收+”等含權理財産品發行量顯著提升,預計隨着理財規模擴大,理財配置權益規模(包括直接配置和通過基金配置)將穩步抬升,保守測算2025年下半年以及2026年全年合計有超千億元理財資金增配權益資産。在産品層面,指數增強、行業主題、量化對衝等策略將進一步普及,推動産品譜係向多元化、精細化延伸。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財富保值增值,圍繞産品業績比較基準達標率和超額收益,持續豐富和拓展産品投資策略,增強資産創設業務單元業績貢獻能力,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産品持有體驗。”某股份行理財公司高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