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0月21日電(記者 袁月明)細雨之中,佇立於河南鄭州城市中心區的鄭州商城遺址夯土城墻,更顯巍然氣象。
10月18日至20日,“鄭州商城與夏商文明暨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河南鄭州舉行。本次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國內外的24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鄭州商城發現與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新進展”“商文明多學科研究”“夏商考古新發現”四個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這是鄭州商城與夏商文明暨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新華社發
“鄭州商城是連接商代晚期和夏王朝之間的重要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説,“鄭州商城一系列考古發現,使我們深刻了解到殷墟之前商王朝的文化與社會面貌。”
距今約3600年的鄭州商城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商代早期都城遺址,總面積達25平方公里。自1955年以來,幾代考古工作者用手鏟解讀“地書”,探索泥土之下的早商文明。
這是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展廳內拍攝的環形浮雕墻。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 攝
“近15年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鄭州商城聯合開展考古工作,累計有30余項考古發掘項目。”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大項目部副部長楊樹剛介紹,鄭州商城遺址新發現的城市水利設施遺存、冶銅作坊遺存、祭祀遺存、高規格墓葬等,都在不斷刷新各界對早商都邑的認知。
“認識鄭州商城是把握中國早期國家發展脈絡的一把鑰匙,也是了解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進程的一個關鍵坐標。”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侯衛東説。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工作者持續向下追尋文明足跡的同時,城市也沒有停止向上生長的腳步。隨着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開放、周邊街區更新,鄭州商城也從“藏在地下的遺産”變成了“活在當下的文化”。
博物館中,一件件出土於鄭州商城遺址的珍貴文物,讓參觀者流連忘返;考古工地裏,前來研學的孩子們一邊好奇地張望,一邊暢想3000多年前的文明圖景;夯土城墻旁,新開業的“亳都·新象”街區人潮如織,古色古香的建築與時尚現代的潮牌融為一體,讓人耳目一新。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更多人通過鄭州商城觸摸歷史、感知文明。”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院長郭磊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