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血壓日|如何準確監測血壓?專家提醒應避開這些誤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8 10:08:00
來源:新華網

全國高血壓日|如何準確監測血壓?專家提醒應避開這些誤區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吳起龍)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新華網健康頻道《秒懂健康》欄目就此推出有關“準確監測血壓關鍵因素”的科普視頻,特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海霞針對血壓測量常見誤區進行權威解讀。

她&&,隨着血壓計普及,家庭血壓監測成為高血壓患者管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但不少人在測量時卻存在認知偏差,只有掌握正確方法才能確保數據準確,為健康判斷提供可靠依據。

誤區一:飯後可立即測血壓?測前這些“準備”不能少

“很多人覺得測血壓隨時都行,其實測前的準備工作會直接影響數據準確性。” 李海霞直言,測血壓前需先做好“自查”:一是必須保證安靜休息5分鐘以上,避免一回家就立即測量,需等血壓穩定後再操作,才能確保結果的穩定性與正確性。

二是剛吃完飯、剛運動完,或是正處於生氣、發脾氣等情緒波動狀態時,不適合馬上測血壓,這些情況會導致血壓虛高,影響對真實血壓值的判斷。

三是測血壓前半小時內,不要抽煙、不要喝咖啡,也不要喝濃茶,因為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血壓暫時性飆升,讓測量結果“失真”。

誤區二:測血壓,姿勢不對影響不大?這些細節很關鍵

“放鬆心態沒錯,但測量姿勢不標準,同樣會讓血壓數據不準。” 李海霞説,測血壓時的姿勢有明確要求:首先,身體要坐直,雙腳平放地面,絕不能翹二郎腿;袖帶需對準心臟高度,同時測量手臂要做好支撐,比如放在桌子上,不能隨意抬高手臂,確保手臂肱動脈與心臟處於平齊位置,這是保證測量準確的基礎。

其次,測量過程中動作要穩,不能説話、不能隨意活動,盡量保持身體平靜;另外,測量手臂要充分暴露,不能隔着厚衣服測,衣物厚度會干擾測量,影響最終結果。

針對“該用左手還是右手測血壓”的常見疑問,李海霞解釋,一般情況下,若左右手血壓存在5-10毫米汞柱的差異,通常以數值較高的那一側測量結果為準。

她建議首次測量血壓時,左右手都要測,之後則固定選擇數值較高的那一側手臂進行測量,這樣能減少因手臂差異帶來的誤差。

誤區三:任何時候的血壓值都有參考意義?時間、設備選對是前提

據李海霞介紹,血壓並非24小時固定不變,不同時間段測量的數值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想起來就測的方式並不可取。

“測壓時間和設備的選擇至關重要。”她説,從時間來看,建議每天固定三個時間段測量血壓,即清晨、下午和睡前,規律監測才能更好地掌握血壓趨勢。其中,清晨剛醒來、尚未進行活動時的血壓測量尤為關鍵,此時身體處於最安靜狀態,測量結果較準確。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血壓會存在“反杓型”波動規律。一般情況下,正常血壓晝夜節律是,夜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較日間下降率10%-<20%,或夜間/日間血壓比值>0.8-0.9,即“杓型”血壓。而“反杓型”血壓是夜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較日間不降反升,或夜間/日間血壓比值>1.0。對於這類患者來説,早晨往往是血壓較高的時段,若此時血壓正常,通常意味着一天內血壓基本處於正常範圍。 

從設備來看,建議固定使用同一台血壓計,避免早上用A血壓計、晚上用B血壓計的情況。因為不同設備可能存在誤差,頻繁更換會導致數據“打架”,干擾對血壓趨勢的判斷;選擇一台經過校準的血壓計,並長期堅持使用,能保持血壓監測的一致性,為健康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李海霞提醒,準確監測血壓是高血壓預防與控制的重要環節,掌握正確方法、避開常見誤區,才能讓家庭血壓監測真正發揮作用。希望在全國高血壓日來臨之際,能有更多人重視血壓管理,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積極參與到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中。

【糾錯】 【責任編輯:王鈺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