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力天路”青藏聯網二期擴建工程的投運,到國內最大容量“空氣充電寶”成功送電,近日一批重大工程密集落成,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度不斷刷新。
按照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到2035年,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力爭達到36億千瓦。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記者了解到,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新突破是“十五五”能源轉型工作的重中之重,相關部門將科學規劃和實施一批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舉措,相關企業也明確加大布局,全系統協同發力。
西北的高原上,鐵塔林立、銀線飛架。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青藏聯網二期擴建工程9月28日正式投運,青海與西藏之間的輸電能力提高一倍,達到120萬千瓦,每年可助力西藏綠電外送21億千瓦時。在冬季,入藏的電量將達到全區用電的35%,可進一步提高西藏電力保供能力。
東部的長三角腹地,國內最大容量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華能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項目近日也成功送電。項目兩台機組若全部運行,一次充電可儲存280萬千瓦時電量,能滿足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而且,這個項目還能成為長三角地區電網的“超級能量調節器”,一台機組便可為江蘇提供35萬千瓦調峰能力。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標誌性工程和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提前6年多實現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12億千瓦目標。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9億千瓦,同比增長18.0%。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2億千瓦,同比增長48.5%;風電裝機容量5.8億千瓦,同比增長22.1%。
近日,我國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其中包括,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
“新目標是對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的科學響應。”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昇&&,我國經濟還將長期持續平穩增長,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能源需求與電氣化水平將持續提升,同時,數字智能技術加快普及也帶動數據中心、算力基礎設施等新興用能需求快速增長。在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後,為接續實施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80%以上目標,順利開啟碳中和進程,必須進一步鞏固可再生能源電力在消費增量中的主體地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強調,隨着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轉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佔比不斷提高,並逐步成為主體電源,電力系統雙高峰特性日益突出,系統調節能力不足,負荷需求多變難測,電力電量平衡難度指數級上升,對電力系統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五五”時期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承上啟下、攻堅突破的關鍵五年。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將把握好“十五五”戰略關鍵期,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題,以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統籌源網荷儲各側,科學規劃和實施一批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舉措,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新的突破。
相關企業也在加快布局。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十四五”期間,中國華能新能源裝機歷史性突破1億千瓦,5年實現規模翻兩番。“十五五”將合力推動沙戈荒大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推動電碳協同、電氫協同、電熱協同,以清潔能源滿足全社會用能需要。
電源端更綠色,電網也應當更具韌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龐驍剛介紹説,近五年,公司年均投資5740億元,2025年預計投資會達到6770億元。預計“十五五”電網年均投資會在“十四五”比較高的水平上進一步提升。
科技創新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面向“十五五”,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將圍繞先進電工材料與高端電力裝備、電力主設備、數字化與智慧運維、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理論等前沿的方向,協同攻關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進關鍵元器件、基礎應用軟體等“卡脖子”環節攻關,加快國産化替代的步伐。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保障。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徐樹彪&&,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系統的經濟性和機制設計問題,需要技術創新、價格機制、政策體系、市場規則協同發力,才能保障整個能源産業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確保能源轉型行穩致遠。(記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