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08:35: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強

字體:

  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十四五”期間,監管部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深層次變革持續推進,推動全球資本與中國市場實現雙向奔赴。

  在“努力讓更多全球資本投資中國、共享成長”的目標引領下,市場人士預期,圍繞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強化互聯互通水平、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等領域,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的舉措有望密集&&。

  引進來走出去內外聯動

  “十四五”期間,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邁入新階段,“引進來”的吸引力與“走出去”的競爭力同步提升,繪就內外聯動的開放圖景。

  “引進來”蹄疾步穩。“十四五”期間,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公司數量顯著增長,證監會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合格境外投資者數量增長迅速,截至8月底,共有907家境外機構獲得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持股規模9493億元;北向資金近期呈現持續凈流入的態勢,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資金整體持股市值達到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超2%。

  滙豐環球投資研究最新發布的“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顯示,在眾多新興市場中,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的首選。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最看好A股市場的前景,遠高於今年6月調查時約1/3的比例,這反映出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上述數據彰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分析,從取消持股比例限制到促進投資便利化,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既讓外資機構得以充分發揮跨境服務、風險管理等優勢,也通過引入國際成熟經驗激活行業競爭活力,更讓全球資本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走出去”步伐加快。“十四五”期間,269家企業境外上市;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境外收入4.90萬億元,同比增長4.50%,佔比連續3年提升;豆油、橡膠等品種期貨結算價授權業務接續“走出去”。

  “‘走出去’的內涵不斷豐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企業境外上市搭建了全球資本與中國實體的連接橋梁,而期貨結算價“走出去”則為國內産業提供了國際定價話語權支撐。這些出海模式既幫助企業拓展了發展空間,更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規則與國際通行標準深度接軌。

  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亮眼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十四五”期間,一系列靶向性舉措落地見效,既提升了外資投資便利度,也為雙向開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圍繞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引進來”一攬子重點舉措推出,包括全面取消行業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盡快將QFII可交易期貨期權品種總數拓展到100個,與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研究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證監會推出的舉措,正在讓全球投資者更加順暢、更加充分地分享中國創新發展機遇。

  “瑞銀是第一家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借助這個優勢,我們積極通過滬深港通、QFII這樣一些&&,與全球的投資者溝通互動。”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隨着政策力度持續加大,外部環境趨於明朗。無論從估值還是市場關注度來看,A股都有望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賦能“走出去”,有關部門不斷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優化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機制安排,拓寬境外上市融資渠道。例如,2023年3月起施行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指引,將境內企業直接和間接境外上市活動統一納入備案管理,更好支持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融資發展。再如,2022年2月發布實施的《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將滬倫通境內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德國,目前已有23家境內上市公司在倫敦、瑞士交易所上市。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境外上市備案制與存托憑證機制優化形成了“監管有邊界、服務無國界”的制度環境。“備案制解決了企業出海的流程痛點,互聯互通則拓寬了融資場景,尤其是在瑞士、德國等歐洲資本市場的布局,讓中國企業能精準對接全球長期資本,這不僅是融資渠道的拓展,更是中國實體經濟與全球市場深度融合的重要標誌。”田利輝説。

  此外,“十四五”期間,證監會&&“惠港五條”,大力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優化滬深港通、基金互認等機制。

  迅實國際金融控股董事長應偉平&&,“十四五”期間打出的一套政策“組合拳”實現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雙向賦能。一方面,互聯互通機制讓香港更好承接內地資本跨境配置需求;另一方面,香港“聯通世界”的&&讓國際資本更順暢地進入內地市場。

  開放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推進

  市場人士預期,下一步,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將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推進,圍繞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強化風險防控等重要方面的舉措將陸續落地,增強中國資産全球競爭力。

  合格境外投資者可投資範圍擴容進入加速期。自10月9日起,有關部門將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場內ETF期權交易便是舉措之一。

  “ETF期權交易的開放,首次為行業主題型ETF投資者提供了定制化對衝工具,直接回應了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配置型外資對長期持倉風險管控的核心訴求,有助於緩解其因市場短期波動而被動減持的行為,從而提升A股資産在其組合中的配置權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

  互聯互通水平有望持續提升。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港交所將推動互聯互通機制優化與標的擴容,進一步促進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開放格局下的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有望不斷增強。“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應該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強化監測預警和評估體系,研究引入金融交易稅等價格型管理工具。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