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冷暖裝心裏 把職責使命擔肩上——10位吉林省邊境村第一書記的“心裏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10:42:3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把群眾冷暖裝心裏 把職責使命擔肩上——10位吉林省邊境村第一書記的“心裏話”

字體:

  吉林省東部,14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分佈着216個邊境村。2021年以來,吉林省陸續選派兩批共計7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與邊境村幹部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持續推進穩邊富邊固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近日沿吉林省東部邊境線驅車行進1000多公里,深入多個邊境村並與駐村工作隊座談,傾聽他們的駐村故事,記錄下其中10位第一書記的“心裏話”。

  村民把咱當“自己人”

  吉林省的邊境村大多位於偏遠山區,村民外出打工多,當地優質農産品、土特産卻很難走出大山,也缺少産業發展支撐。針對邊境村發展難題,吉林組織省、市、縣各級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向邊境村持續選派駐村幹部。

  “先把大傢伙兒的心氣聚起來”,在吉林省琿春市英安鎮荒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閆勁宏來到村裏後,發現村裏老年人居多,兩個屯子相隔遠,村民來往少,有的民房年久失修,走在村裏感覺“人氣”不旺。閆勁宏和駐村工作隊從問題入手,先着手改善村容村貌,粉刷村裏彩鋼瓦房,針對村民反映吃水難,啟動飲水改造工程,同時還逢年過節組織活動,開展文藝演出、政策解讀等,不僅增加村民彼此交流機會,也一步步拉近駐村工作隊與村民的距離。

  有一次,村裏一位脫貧戶家中失火,閆勁宏和村幹部第一時間趕到,衝進屋內救援,事後村委會又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這戶村民重建了新房。“村民們都看在眼裏,幹群關係越來越融洽了。”閆勁宏説。

  記者來到吉林省龍井市三合鎮三合村時,駐村第一書記楊方乾正和村民研究新增邊境補貼戶和低保戶事項。駐村期間,楊方乾時不時就到老鄉炕頭坐一坐,嘮嘮國家政策,聽聽老鄉需求,“大家也把駐村工作隊當自己人,有啥大情小事都習慣找我們商量”。楊方乾很有感觸,有了駐村幹部幫扶,國家惠農政策能得到更快、更好落實,邊境村群眾與黨組織的&&也更加緊密。

  老年人口多,是吉林邊境村的一個普遍現象。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到來後,探索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為鄉村生活注入活力、凝聚精氣神。“去年我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策劃演出,18個村民小組都出節目,很熱鬧、很精彩。”龍井市子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波説,今年6月,村裏又舉辦“文化潤邊手牽手”文藝匯演,邀請延邊大學離退休教師代表,為鄉親獻上精彩文藝節目。

  吉林省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注重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作用,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據統計,2024年,全省邊境村新發展黨員175名。目前,邊境村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各類合作社383個,帶動4萬人增收。

  勇當興邊富邊“突擊隊”

  走進吉林省圖們市涼水鎮南大村,嶄新的水泥路、整潔的小廣場,還有新建的老年活動室令人眼前一亮。就在幾年前,南大村村民還因自來水管網老化、缺少活動場所而煩惱,一些村民乾脆搬到城裏不想再回來。

  駐村工作隊到來後,着力改善基礎設施。駐村第一書記王楠帶着村幹部想方設法破解難題,他們借助政策資金修繕管網,還為村裏新建老年活動室,實現了村民多年來的心願。“今年有6戶在外務工村民返村,有11戶對房屋進行了重新裝修,2戶蓋了新房,村裏越來越熱鬧。”王楠説。

  圖們江畔的吉林省和龍市龍淵村,過去以種植玉米和大豆為主,村民普遍收入不高。如今,這裡卻成為遠近聞名的辣椒特産村。走進龍淵村,一大片辣椒田映入眼簾。秋收後,村民們將辣椒送往村加工廠進行烘乾,再銷售給企業。這是駐村第一書記楊純太帶着村民謀劃的致富産業。

  楊純太還記得,項目剛開始,很多村民持觀望態度,擔心辣椒賣不上好價錢。他和村幹部請專家傳授種植技術,對接企業找銷路,還在村裏建起加工廠,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如今,每到收穫季節,龍淵村的辣椒供不應求,“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得益於長白山區特殊的氣候環境,多個邊境村盛産人參、藍莓、五味子、食用菌等農特産品。近年來,在國家和省市政策的引導下,不少邊境村興起電商新業態。

  鴨綠江畔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吉林最偏遠的邊境縣之一。傍晚,該縣果園村電商直播間裏燈火通明,農産品琳瑯滿目。駐村第一書記崔文正張羅着一場直播。今年初,這裡舉辦的一場邊境村線上年貨節,銷售額超百萬元。崔文説,通過搭建電商&&,越來越多邊境優質農特産品銷往全國。

  幾年間,一批批駐村工作隊作為鄉村振興與興邊固邊的“突擊隊”,以實幹擔當,築牢邊疆發展的堅強堡壘,一個個邊境村變得更加美麗、宜居、富裕。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吉林邊境村污水網管覆蓋率已從2021年的14.8%提升至目前的83%,邊境特産村達到45個,邊境電商村增至61個,去年全省邊境特産銷售額2.6億元,邊境電商銷售額達7000萬元。

 誓做扎根邊疆“守護者”

  在圖們市向陽村果蔬採摘基地,一茬茬水果、蔬菜陸續上市。這個新建項目不僅為村集體帶來可觀利潤,還為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村裏老年人多,除草、採摘等勞動大多能勝任,解了不少村民增收難的顧慮。”駐村第一書記劉洋過去沒有農村工作經歷,駐村期間,劉洋每天和村民一起幹農活、嘮家常,摸爬滾打中,對“三農”和邊疆的認識不斷加深,“只有熟悉農村,了解群眾,才能做好邊境村工作”。

  研學公寓和餐廳、圖們江學苑、剛開業不久的“碧海雲天”景區……走進圖們市水南村,道路整潔筆直,房屋修葺一新,風景秀美如畫,不少外地來的學生正租用村裏的足球場訓練。“這幾年發展黑果收儲加工、三花鵝養殖等項目,帶動鄉親們增收。”駐村第一書記馮昕介紹,像黑果果茶、人參茶、人參口服液、鵝肝等都銷往外地。前年,水南村還引進一家咖啡烘焙加工廠,既帶動村民就業,也增加村集體收入。

  “十一”黃金周臨近,龍井市開山屯鎮船口村逐漸熱鬧起來,村裏的村史館、民宿、餐廳等設施煥然一新,做好了迎接游客的準備。過去無人問津的小山村逐漸成為游客打卡目的地。“村子緊鄰G331‘最美邊境公路’,發展旅游潛力巨大。”駐村第一書記黎斌説。經過細緻調研,結合村裏實際,他和村幹部將村子發展與旅游産業相結合,規模越來越大,村民腰包也越來越鼓。

  在琿春市敬信鎮白石村,常住人口僅30多人。駐村第一書記王寶來到這裡後,與村幹部一起想辦法改善基礎設施,修繕道路、安裝路燈。王寶説,在邊境村工作,不僅守護青山綠水,更要築牢邊疆防線。用行動詮釋責任,是一名黨員應有的擔當。

  腳下沾滿泥土,胸中充滿真情。這些駐村第一書記&&,作為邊境村工作的帶頭人,要繼續扎根在東北熱土上,架好黨和群眾的連心橋,當好興邊固邊的帶頭雁,築好鄉村發展的富裕路,以紮實的工作為黨旗增光添彩。(記者 翟偉 宗巍 薛欽峰)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