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記者張華迎)海峽兩岸(福州)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19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及國際森林康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及台資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參加活動。
研討會以“兩岸共融 智慧康養”為主題,旨在深入探討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道,紮實推進“新林科”建設,共商閩&林業學科合作交流大計。
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賴海榕&&,近年來,福建農林大學以“林”為橋、以“才”為脈,在閩&農業科教融合上先行先試,率先將森林康養理念與鄉村振興實踐深度融合,成為大陸首批系統開設林學學科(森林康養方向)的高校。未來,學校將與各方合作,把森林康養、環境教育融入兩岸農林科技合作與人文交流格局,釋放更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兩岸林學合作大有可為。”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認為,閩&兩地地緣相近、氣候相似,森林資源互補共生,孕育了同根同源的林業基因,為森林康養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期待未來兩岸森林康養經驗與國際先進理念深度交融,將福建各地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樣本。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林學會指導,福建農林大學、福建日報社主辦。研討會上,“海峽兩岸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將依託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聚焦森林康養機理研究、環境教育模式創新、康養資源評估與標準制定等領域,整合兩岸學術資源與實踐經驗,推動森林康養與環境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