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731》於9月18日全球公映
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為題材
講述了一段黑暗歷史
真實的“731”
究竟是怎樣的?
9月17日,電影《731》在哈爾濱舉行全球首映式。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9月18日
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外
人們排着長隊
731部隊遺址也有不少參觀者
前來探尋歷史
9月18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外等待進館。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侵華日軍以“防疫給水”為名
公然違反國際法
發動了細菌戰
進行人體試驗
這便是731部隊“秘密中的秘密”
9月16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被送進“731”的被實驗者
失去自由
也失去了名字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編號
淪為日軍口中的“馬路大”
這是日語的音譯
翻譯過來是“剝了皮的木頭”
9月18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獻花。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在“殉難者名單墻”
3000塊長方形黑色石碑整齊陳列
研究發現
1940年到1945年間
至少有3000人
被用作人體實驗材料
參觀者在“殉難者名單墻”參觀。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1945年8月10日
731部隊得到命令撤退後
首先選擇炸毀實驗區
也就是“四方樓”
這是遺址中規模最大
功能最複雜的實驗區域
內設細菌研究室、病毒研究室等
這也是進行人體解剖實驗的地方
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根據歷史照片和復原模型
“四方樓”呈“口”字形
長約151米、寬約101米
中心走廊將實驗室連接
內設2棟特殊建築
那就是“特設監獄”
用來關押被實驗者
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觀看實驗用品。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對四方樓和特設監獄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出土了1000余件遺物
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
陶瓷、鋁和鉛製品等
731部隊曾在這裡
進行炭疽實驗、鼻疽實驗
鼠疫實驗、結核實驗
毒氣實驗、凍傷實驗等
50余種實驗
據工作人員介紹
這些實驗數據會第一時間運往
日本的陸軍軍醫學校
由軍醫進行實驗數據研究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復原的細菌炸彈。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你聽説過以“公斤”計算的細菌嗎?
作為我們平時肉眼都看不見的生物
為研製大規模的細菌武器
731部隊生産的細菌
卻用公斤來計算
這是9月18日拍攝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出的細菌培養箱。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731部隊被稱為“老鼠部隊”
捕捉、飼養老鼠
目的就是繁殖鼠疫跳蚤
並用於人體實驗、發動細菌戰
所謂“凍傷實驗”
把被實驗者綁在冬季的室外
用冷水澆在胳膊上
等木棒能敲出聲響後
把被實驗者帶回到實驗室
進行觀察
研究顯示日軍最多的一次
曾用100名實驗者進行凍傷實驗
其中年齡最大的70歲
最小的只有15歲
731部隊非常“富有”
1940年的食譜中
就有炸蝦、炸魚、牛肉等食物
大衣、牛皮靴、棉衣等補給應有盡有
據講解員介紹
從1940年開始
日本政府年劃撥731部隊1000萬日元
按購買力折合
約今天的人民幣十幾億元
這筆“特別預算”
也印證着這是自上而下
有組織、有預謀的國家犯罪
9月18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潰逃前夕
為了毀滅罪證
除了對實驗器材和資料進行銷毀
731部隊還將關押的
400多名被實驗者
全部用毒氣毒死
之後又進行焚燒
戰後為長期掩蓋731部隊罪行
許多原成員活躍在醫療
科研、教育等領域
逃避戰爭責任
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一名參觀者這樣留言
“每一個器械我都認識
每一個菌種的臨床表現我都了解
每個人體極限數據我都知曉
……
但當它們合為一體
同時出現在這裡的時候
……
使我無比憤怒!”
一名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留言。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在海外留學的“00後”學生李帥
特意來陳列館參觀
“時間會抹去痕跡
最可怕的是遺忘
我們不能忘卻
記住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這是9月16日拍攝的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儘管經歷爆破
遺址上的斷壁殘垣
依舊靜默肅立
昭示纍纍罪行
該館館長金成民介紹
自2015年8月15日新館落成
累計接待量超過1600萬人次
近期日均訪問量1.2萬人次
人們帶着對真相的追問而來
帶着對歷史的敬畏而歸
這是9月16日拍攝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守護“731”
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為了堅守底線
不是為了沉湎傷痛
而是為了永續和平
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留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記者:楊思琪、張玥、張啟明、張一帆、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