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荒地變身稻花香裏 沙漠深處荷花滿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0 15:47:26
來源:新華網

鹽鹼荒地變身稻花香裏 沙漠深處荷花滿塘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0日電(記者趙澤輝、恩浩)九月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秋高氣爽。

  站在準格爾旗大路鎮小灘子村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26.5米高的觀景塔上,大路鎮黨委書記高向東指着腳下金黃的稻浪感慨道:“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白茫茫的鹽鹼灘,現在你看,稻田畫、觀光塔、玻璃棧道,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是9月9日拍攝的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內的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多年前,這片土地還是另一番景象。鹽鹼含量極高,玉米等農作物幾乎無法成活。“地裏種什麼都不長,年輕人都跑到外面打工了。”小灘子村村民劉俊偉説,現在可不一樣了,我把土地流轉給園區,每年有租金收入,自己還在園區找到了工作,月收入穩定,一年下來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2021年,當地通過引入現代農業技術,採用水稻沖刷降鹽的方法,一遍遍沖洗降低鹽鹼含量,讓曾經的“不毛之地”逐漸煥發生機。園區還創新推出“稻蟹共生”立體種養模式,河蟹在稻田中吃害蟲、除雜草,排泄物又成為天然有機肥,形成完美的生態循環。

  如今的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規劃佔地面積約3000畝,其中稻漁立體種養1800余畝,年産稻米100多萬斤。登上觀景塔俯瞰,“哪吒”等巨幅稻田畫作在大地上鋪展開來,配合700米長的玻璃棧道、樹屋民宿、VR體驗館等設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9月9日,工作人員在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展示抓到的螃蟹。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産業發展的紅利正在惠及更多村民。園區用工大部分來自當地村民,通過“租金+佣金+股金”的“三金”模式,園區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當地村民每年土地直接收益140萬元。

  圍繞園區發展起來的70多家漁家樂生意紅火。“各家都有自己的農産品和手藝,雖然同樣是做魚,但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高向東介紹説,“周末的時候,很多周邊城市的人專門來這裡品嘗農家美食。”

  沿着旅游線路繼續前行,距離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不遠處,還有一個30多畝的荷塘,尚有一些粉白相間的荷花,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這片荷花池原本是個閒置魚塘,周圍都是沙漠。”荷塘月色景點負責人郝偉全一邊撐船採摘蓮蓬,一邊介紹,“這裡的水全靠沙漠滲水匯聚而成,水質特別好,荷花長得格外茂盛。”

  這是9月9日在荷塘月色景點拍攝的荷花池。新華社記者 達日罕 攝

  來自呼和浩特的游客郭鳳娥帶着母親和孩子專程趕來賞荷,不遠處傳來孩子們在浮橋棧道上的歡聲笑語。荷塘月色景點免費向游客開放,當地村民還發展起了小規模的蓮子經濟,將採摘的蓮子售賣給游客,特別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

  最讓當地人驕傲的是生態環境的巨大改善。如今的大路鎮,不僅告別了風沙漫天的日子,還吸引了蒼鷺、白鷺、野鴨等20多種鳥類前來棲息。

  作為“三北”防護林建設和黃河流域生態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準格爾旗近年來完成了“四個百萬畝”工程——百萬畝沙棘種植、百萬畝山杏種植、百萬畝砒砂岩綜合治理、百萬畝礦區綜合治理,實現境內庫布其沙漠全域治理。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