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雲嶺大地躍動蓬勃生機。
從城市到鄉村,從園區到口岸,改革創新縱深拓展,重點項目開足馬力,經濟運行穩進提質。
凝心聚力,苦幹實幹。雲南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奮力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文旅産業多彩綻放、“三大經濟”相連成勢。全省經濟持續回升、穩中向好,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超1.5萬億元、增長4.4%,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強根基 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
滇中腹地,高質量發展的脈搏清晰可感。
距離楚雄市城區不遠的一處山洼裏,80個新型磷酸鐵鋰電池倉整齊排列,40套升壓變流一體機有序布局。
華能雲南分公司旗下的這個儲能電站,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每年充放電量2.21億千瓦時,每年可轉換綠色能源約8000萬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2.4萬噸。
雲南新能源裝機超6000萬千瓦,發展新型儲能大有可為。永仁縣致信獨立儲能項目,年可輸送1.8億度清潔能源電力;丘北縣南方電網寶池儲能站,年可調節電量5.84億千瓦時……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調度控制中心羅堯説,儲能電站可推動“水火風光儲”多種電源協同互補。
雲南在多個新興産業領域持續深耕,新産品、新業態不斷涌現。
昆明培育形成化工、冶金、煙草、數字經濟、生物醫藥5個千億級産業鏈,裝備製造、新材料産業鏈達到600億元規模,加速向千億級邁進。
“大量優質企業和項目的落地為新興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戴惠明説,截至今年上半年,昆明市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比重提升到27.4%;生物醫藥製造業産值佔全省比重達到60%;新能源電池産業産值佔全省比重近40%,2024年完成産值111億元。
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説,雲南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賦能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前瞻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努力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向新圖強,産業勃興。圍繞新興産業,雲南還聚焦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大力培育新材料、稀貴金屬、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生物製造、衛星應用等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夯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根基。
活業態 文旅産業多彩綻放
旅居雲南,正成為一種新時尚。
曲靖的清涼,給重慶游客葉佳帶來獨特的夏季體驗。她連續3年和父母到曲靖避暑,他們在城市公園裏散步,還會到周邊的山野採菌子、賞瀑布。“這裡氣候涼爽,風光優美,非常適合避暑旅居。”她説。
避暑旅居,催生文旅新業態。在曲靖市馬龍區桃園社區,拾光山居民宿主理人唐麗娟把閒置房屋改造成民宿,深受外地游客喜愛。她説,26間客房入住率很高,許多是“回頭客”。
“數字游民”旅居創業隨之興起。洱海鄉村、束河古鎮、建水古城等地,不少人選擇長住。統計顯示,“數字游民”已佔雲南旅居客的12%。從網絡主播到藝術家,生態宜居的雲南,成為越來越多人“逐景而居”的理想旅居創業地。
來自荷蘭的馬丁被傣族村寨深深吸引,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賀納居民小組經營咖啡店。他説,獨特的民族風情,為咖啡店增添了文化魅力。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雲南深挖旅游産業發展潛力,在多種業態上下功夫,旅游業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鮮花+旅游”持續火熱。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匯聚了雲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暑期以來,市場裏人潮如織,採購鮮花的游客和市民絡繹不絕,不少人忙着直播售賣鮮花。
多彩文旅,魅力盡顯。今年前7月,全省接待游客4.7億人次,同比增長12.7%,其中入境游客494萬人次,同比增長43.1%;旅居人數達330萬人,同比增長46.3%。
“旅居熱”背後,蘊藏着房地産市場的“新暖意”。景洪市上半年銷售5200多套新房,省外購房者佔73%,大理、麗江、普洱等地也呈現相近趨勢。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黃媛説,雲南聚焦旅居新品牌做好房地産精準營銷,今年上半年省外購房者佔33.5%,“住在雲南”繼續受到越來越多省外購房人群青睞。
促轉型 “三大經濟”相連成勢
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跑出奮進加速度。
在南華縣,雲南匯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全自動菌包生産線有序運轉。公司董事長卓智勇説,每天生産菌棒4萬餘棒,預計年産鮮菇5.5萬噸。
聚焦超350種野生食用菌品類,南華縣推動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文旅”全鏈條深度融合,2024年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達76.45億元,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增量。
菌菇飄香,是雲南壯大資源經濟的生動寫照。雲南茶葉、花卉、堅果、咖啡、中藥材、煙草、天然橡膠等特色産業種植規模和産量穩居全國第一,咖啡種植面積佔全國99%,古樹茶種質資源世界第一;全國排名前10的水電站有6座在雲南,新能源已成雲南第二大電源。
園區經濟驅動産業聚鏈。位於硯山縣的雲南綠色鋁創新産業園,千億級鋁材産業集群穩步邁進。硯山縣着力推動綠色鋁産業一體化發展,目前已招引鋁産業及配套項目28個,完成投資274億元。
從單一集群到全域發力,集聚效應初顯。2024年,雲南省89個園區以全省約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超20%的地區生産總值、30%的就業、40%的工業投資、60%的營業收入和近80%的規上工業總産值。
口岸經濟助推開放升級。在中國面向老撾最大的國家級陸路口岸磨憨口岸,中老班列呼嘯往來。今年上半年,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達1007萬人次,同比增長1.7%;運輸貨物突破1260萬噸,同比增長25.9%。中越邊境口岸經濟按下“加速鍵”,河口縣委書記於洋説,今年前7個月,河口口岸進出口貨物貨值、&&境人員同比增速均超20%。
數據見證,口岸經濟穩中有進。今年上半年,雲南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273.9億元,同比增長3.2%。
資源為基、園區為&、口岸為橋,“三大經濟”立形漸穩、相連成勢,成為推動雲南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引擎”。
奮楫揚帆,彩雲之南勁繪跨越新卷。(記者李銀 林碧鋒 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