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數千份半年報,勾勒出了上市公司的“創新圖譜”,展示了豐碩的創新成果,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
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前沿技術蓬勃發展,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上市公司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領域優勢顯著,面對發展大勢積極作為,更加重視研發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力彰顯企業“創新底色”。
研發創新驅動主業成長
研發是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更是企業創造價值、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當前,上市公司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8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創新動能,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同比增長3.2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整體研發強度達2.33%,同比小幅提升。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4.89%、11.78%、4.63%,科技屬性進一步凸顯。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發揮創新示範效應,研發強度分別高於整體3.29、4.44個百分點。113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92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其中,比亞迪以308.8億元再居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研發投入榜榜首,中國建築、中興通訊、中國移動、寧德時代、中國中車、京東方A、海爾智家、海康威視等多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均超50億元。
強有力的研發投入有力支撐了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助力經營業績穩健增長,進一步鞏固公司行業地位,有力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研發之王”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53.05%。公司在電池、電子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持續創新,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和産品。其中,公司發布了全球首個量産的乘用車全域千伏高壓架構——“超級e&&”;宣布將通過自建及合作的方式在中國各地建設兆瓦閃充站,補齊兆瓦充電生態的最後一環,解決純電動汽車補能痛點。
在技術創新助力下,比亞迪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上半年實現營收3712.81億元,同比增長23.3%;實現歸母凈利潤155.11億元,同比增長13.79%。
海康威視持續發展多維感知、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推進數字化産品創新研發與大模型應用有效落地,持續推出適應新場景與新需求、功能形態多樣的新産品,全面提升産品智能化水平,不斷拓展公司智能物聯業務的邊界。
一直以來,海康威視都保持着較高的研發投入水平,不斷提高研發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半年,公司在研發效率上有所提升。”海康威視高級副總經理、董秘奉瑋説,“對研發來説,‘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把做什麼想好了,能讓我們的研發投入更具效果和價值。”
促進科技創新積厚成勢、推動傳統動能煥新升級,正讓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今年上半年,瀋陽化工圍繞“差異化、定制化、高端化”戰略目標,結合市場需求不斷推進新産品研發。公司結合客戶需求已開發出高粘度産品並形成産品銷售,高發泡與高耐磨産品正在進行客戶應用試驗,其他新産品研發正在穩步推進中。
瀋陽化工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241.77萬元,同比扭虧為盈,發展態勢持續向好,主營業務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們按照‘提升一批、發展一批、戰略儲備一批’的理念,産學研聯動,不斷提升市場響應速度及産品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更好地深耕核心市場。”瀋陽化工總經理陳蜀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
行業龍頭成創新標杆
行業龍頭企業既是産業鏈的“鏈長”,也是創新鏈的“鏈主”,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深化産學研融合、優化創新生態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各龍頭企業主動作為,充分發揮産業組織者優勢,持續強化技術研發,成為孕育創新技術的“搖籃”。
一份份上市公司半年報,讓外界看到了龍頭企業勇攀科技高峰的實踐,感受到龍頭企業的創新實力和決心。這一點在新能源、創新藥等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新能源領域,寧德時代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作為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領域實力雄厚。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在全球設立六大研發中心、十三大電池生産製造基地,並覆蓋全球最廣泛的動力與儲能客戶群體。
上半年,寧德時代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産品。在乘用車領域,公司發布了二代神行超充電池、驍遙雙核電池、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發布了適用於重卡領域的鈉新啟駐一體蓄電池及面向高效物流場景的坤勢底盤商用車生態解決方案;在儲能領域,公司宣布量産交付587Ah大容量儲能專用電芯,發布全球首款可量産的9MWh超大容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TENER Stack,助力用戶儲能項目收益率提升。
在創新藥的帶領下,醫藥成為今年資本市場表現最亮眼的板塊之一。相關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進一步佐證了國産創新藥的快速發展勢頭。
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收157.61億元,同比增長15.88%;實現歸母凈利潤44.50億元,同比增長29.67%。公司持續加大創新力度,上半年累計研發投入達38.71億元,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32.28億元。目前,公司已在中國獲批上市23款新分子實體藥物、4款其他創新藥,另有100多個自主創新産品正在臨床開發,400余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恒瑞醫藥&&,公司利用領先的技術&&開發了高度差異化的創新産品矩陣,其中包括數款潛在重磅産品。公司將圍繞具有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和顯著增長潛力的治療領域進行戰略性布局。
恒瑞醫藥的快速發展並非個例。多家創新藥企業在研發創新帶動下,經營業績均有較好表現,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多位受訪人士&&,龍頭企業行業地位領先、優勢突出,在帶動産業鏈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龍頭企業更要利用好自身的資本優勢、要素投入優勢和産學研合作優勢,不斷強化技術突破,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真正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AI強力賦能企業發展
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背景下,AI等新技術成為上市公司研發創新的重點領域,“AI”一詞也在上市公司半年報中高頻出現。
相關上市公司積極布局AI業務並取得了重要成果,收穫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今年上半年,在雲計算業務方面,工業富聯AI服務器在雲計算業務中的佔比穩步擴大。今年第二季度,公司雲服務商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150%,AI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60%。
在家用空調板塊,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AI動態節能技術”系列産品銷量同比增長360%。
市場有需求,政策同樣持續發力。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人工智能融入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推動産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助力傳統産業改造升級,開闢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新賽道。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産、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
相關上市公司通過AI技術強力賦能業務發展,全面提高運營效率和研發效率。長春高新&&,公司以AI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緊密圍繞市場需求與臨床應用價值,在研發效率提升、企業級智能&&建設、醫療數智化服務等方面系統性地運用AI賦能;通過數據中&和AI&&資源,持續構建AI可用的企業數據資産。此外,全面應用AI驅動各類創新藥研究,提升開發效率,實現分子差異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