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長城抗戰的英雄
為何曾被罵成漢奸
他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
為何總將“死”字挂在嘴邊
在生命的盡頭,他血染鄂西北
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犧牲的唯一一名集團軍司令
新華網“重訪抗戰地標”報道組來到
湖北宜城和重慶
探訪張自忠將軍最後戰鬥和安葬的地方
尋找這位著名抗日將領
做出生死抉擇的背後答案

張自忠像。新華社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提供)
1
忍辱負重
步入宜城市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展廳內陳列着許多
張將軍書信的複製品
無論是給親人還是給部下
信中許多次都提到“死”字
而這樣的心境
與他曾遭受誤解的經歷息息相關

張自忠書信複製品。圖片截取自新華網視頻《重訪抗戰地標|湖北宜城·我以我血薦軒轅》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
日軍向北平發起全面進攻
駐守的29軍倉促間應戰
部隊傷亡較重
29軍主力部隊被迫撤往保定

張自忠像。來源:宜城市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為爭取時間掩護29軍撤退
時任該軍38師師長的張自忠
接到上級命令留守北平維持局面
他毅然代理北平市市長與日軍折衝
安排處理未及撤離的
29軍傷兵、眷屬等善後事宜
並拒絕了日方逼其通電獨立的要求
由於公眾對“留守談判”策略不理解
再加上日軍宣傳歪曲事實
張自忠遭到輿論誤解背負漢奸罵名
當時諸多報紙痛罵他“賣國變節”
這也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光

張自忠任天津市市長時穿過的西裝。新華網高民輝攝
面對攻擊指責
張自忠只能隱藏起
內心巨大的痛苦和創傷
從那時起,“死”這個字
就頻繁出現在他的話語和筆端
他決心用戰死沙場
來為自己洗清誤解
2
血戰到底
從宜城市向東渡過襄河
驅車十幾公里就來到南瓜店
這裡是張自忠和部隊被日軍包圍
殊死激戰的地方
時值盛夏
這片戰鬥遺址已長滿了茂盛的莊稼
當地政府在這裡樹立起許多雕塑
這些正是張自忠手槍營的士兵
他們緊握手槍,背負大刀
眼神堅毅,衝向敵人
仿佛帶我們穿越回當年戰鬥的場景

宜城南瓜店戰鬥遺址,張自忠及部下曾在這裡與日軍激戰。新華網史靖攝
1940年5月1日
棗宜會戰正式打響
張自忠擔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
兼任59軍軍長
戰前,張自忠親筆寫信告諭官兵: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
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
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
海不清,石不爛,
絕不半點改變!”

棗宜會戰經過要圖。新華社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提供)
會戰打響後
日軍攻勢日趨猛烈
張自忠不顧部下再三勸阻
親率部隊東渡襄河與日軍決戰
部隊將士大受鼓舞
經過數天激戰,殲滅日軍上千人
但由於無線電報被日軍截獲破譯
張自忠部陷入重圍
被日軍包圍在宜城南瓜店

南瓜店戰鬥示意圖。新華網史靖攝
5月16日拂曉
日軍在飛機、火炮支援下
向南瓜店及其兩翼發起猛攻
張自忠部隊傷亡慘重
他的左臂中彈
鮮血染紅了軍裝
部下曾多次勸説張自忠撤離
卻被他厲聲拒絕
“今天有敵無我,有我無敵
一定要血戰到底”

宜城南瓜店戰鬥遺址,張自忠及部下曾在這裡與日軍激戰。新華網史靖攝
在最後關頭
張自忠被數十名衛兵
簇擁着轉移至不遠處的長山
殉難前,他留下遺言
“我力戰而死
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良心平安”
3
壯烈殉國
從南瓜店行進大約五六公里
就來到十里長山
這裡是張自忠殉國的地方
當地政府依託山勢修建起一座
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
山腳下的牌坊
“英烈千秋”四字映入眼簾

宜城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新華網史靖攝
一級級階梯順着山勢而上
從山腳到山頂
步道全長811米
總共1234級&階
“811”對應着張自忠將軍的出生日期
“1234”則象徵着部隊操練的口號聲

宜城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新華網史靖攝
拾級而上
沿途的石卷上
刻着張將軍多年來對部下和家人的話語
我們仿佛是沿着時間的河流
一頁頁閱讀張將軍的心路歷程
行至半山腰
張自忠殉國地赫然出現在眼前
據資料記載
當地的百姓曾在此處
發現張將軍的印章和一灘血水
如今,這裡已經開滿鮮花

張自忠將軍殉國地。新華網史靖攝
時間回到1940年5月16日
日軍戰時資料記錄下最後一幕
一名日本士兵端着刺刀向張自忠衝去
張將軍從血泊中猛然站起
眼睛死死盯住他
這名日軍竟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旁邊的日軍軍官開槍命中張將軍頭部
那名日軍士兵像是被槍聲驚醒
端起刺刀向張將軍刺去
他高大的身軀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張自忠逝世後一周年
59軍將士為他在這裡
修建起一座紀念碑
紀念碑位於長山次峰
寓意奪取抗戰勝利還需再攀高峰
碑身由95塊青石澆築而成
寓意為59軍之倒寫

張自忠殉國處紀念碑。新華網史靖攝
背後矗立的護碑
修建於2014年
寬5米,高16米
代表張自忠將軍殉國的日子
在山頂遠眺
微風襲來,雲霧繚繞
山中樹立起許多風力發電的裝置
山下的村莊,寧靜祥和
4
祭奠忠魂
重慶,梅花山
山林之間,草木蔥蘢
守護着山中的靜謐
張自忠將軍就安葬在這裡

重慶梅花山張自忠將軍墓碑。新華網孫佳悅攝
張自忠犧牲後,國民政府震驚
38師師長黃維綱率領敢死隊
衝入敵人的炮火
不惜一切代價搶回張自忠的遺骸

宜昌軍民護送張自忠將軍靈柩至碼頭。來源:宜城市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因當時南京已被日軍佔領
國民政府下令
張自忠遺體被運往重慶
靈柩從宜昌登船時
10萬軍民護送靈柩至江岸
期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
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

張自忠將軍靈柩運往重慶途中,各界代表在江岸致祭。來源:宜城市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1940年5月28日
靈柩抵達重慶儲奇門碼頭
國民政府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
表彰張自忠將軍一生勳績
並於11月安葬於重慶梅花山
延安也為他舉行追悼會
毛澤東題寫挽詞“盡忠報國”
周恩來稱讚他:
“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
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長山巍巍埋忠骨,白雲依依映後人
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等城市
都有以將軍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車水馬龍,繁華似錦
張自忠跌宕起伏的一生
面對誤解時堅守初心
深陷絕境中奮勇衝鋒
用生命詮釋“愛國”二字的千鈞重量
青山不語,英魂永存!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
策劃:車玉明 劉加文 李志暉
統籌:肖陽 劉洪
執行:牟彥秋 梁甜甜 董靜雪 程淼
作者: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