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的核心議題,也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資銀行,中國銀行憑藉百年跨境金融經驗與覆蓋境外64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網絡,持續扮演着人民幣國際化“主力軍”角色。
從搭建覆蓋全球的清算網絡到創新多元化跨境使用場景,再到聯動全球夥伴共建生態,中國銀行以實績實效推動人民幣在貿易結算、投融資、儲備貨幣等領域的功能不斷深化,為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築牢清算網絡根基
人民幣國際化離不開高效、安全、便捷的跨境清算體系。中國銀行深耕清算網絡建設二十餘年,從2003年全球首家人民幣清算行落地,到如今構建起全面基礎設施矩陣,持續夯實人民幣跨境流通的“大動脈”。
中國銀行積極拓展人民幣在全球各地的使用基礎,已成為全球人民幣清算網絡的重要構建者。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已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擔任人民幣清算行,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關鍵區域,並包攬非洲地區全部三家清算行資格。
今年6月,中國銀行毛裏求斯人民幣清算行開業,進一步延伸非洲地區人民幣服務半徑,提升區域金融聯通水平。在東南亞,中國銀行已擔任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三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2025年萬象分行還獲任老撾數字人民幣清算行,為區域內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奠定了基礎。
2024年,中國銀行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突破1300萬億元,同比增長40.05%,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這一成績離不開中國銀行深度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建設,目前共有45家機構作為直接參與者加入CIPS,並代理全球超700家銀行類金融機構間接參與,36家境外機構實現CIPS標準收發器上線,成為促進人民幣資金全球流轉的主力軍。目前,中國銀行CIPS直參行、間參行數量以及網絡覆蓋面均處於市場領先地位。
完善的清算網絡不僅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效率,也為中外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本幣結算服務。以中老鐵路項目為例,中國銀行累計為項目相關客戶提供結算、清算資金超200億元人民幣,開立保函超150筆,金額超55億元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的創新應用,更進一步拓展了清算網絡的邊界。
中國銀行作為首批參與數字人民幣研發的金融機構,不僅在境內實現零售、對公場景的廣泛試點,更在跨境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深度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項目,助力阿聯酋央行完成首筆“數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在老撾落地數字人民幣清算服務,為東南亞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技術支撐;在澳門參與數字澳門元系統開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貨幣互聯互通。
賦能跨境使用場景
清算網絡是基礎,場景應用才是人民幣真正“活起來”的關鍵。
中國銀行圍繞貿易結算、投融資、大宗商品等核心場景,創新金融産品與服務方案,推動人民幣從“可接受”走向“樂使用”,持續拓展人民幣的真實需求與使用生態。
在貿易結算領域,中國銀行重點聚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常態化使用。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西港特區)是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如今已有175家企業入駐。中國銀行金邊分行在西港特區商戶中積極推廣手機銀行和二維碼支付,推動區內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12億元,人民幣賬戶數和存款餘額實現倍增。
在廣西,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聯動中通支付推出“中銀跨境e商通·三方通”系統,落地廣西首筆跨境電商間聯收款業務,後續還接連完成全國首筆邊貿場景數字人民幣支付、全區首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等數幣創新業務。
投融資領域的創新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的金融屬性。今年8月,中國銀行在澳大利亞市場實現重大突破:以聯合牽頭承銷簿記行等多重角色,為全球頭部鐵礦石生産商籌組落地142億元人民幣國際銀團貸款。這是澳大利亞企業首筆人民幣銀團貸款,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非中資企業境外人民幣銀團貸款。
熊貓債市場的開拓成為人民幣投融資功能深化的重要抓手。
中國銀行連續十一年保持銀行間市場熊貓債承銷份額榜首,累計協助超70家境外發行人發行近300隻熊貓債,融資超5700億元人民幣,並作為主承銷商落地多筆“首單”項目:2023年協助埃及發行首單非洲可持續發展熊貓債,2025年助力非洲進出口銀行發行首單非洲多邊開發機構熊貓債,同年7月又協助摩根士丹利集團發行首單美資發行人熊貓債,吸引全球多元化投資者認購。
大宗商品領域的人民幣計價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突破方向。中國銀行依託在能源、礦産領域的服務經驗,推動鐵礦石、紙漿、棕櫚油等大宗貿易人民幣結算。在馬來西亞,推動棕櫚油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剛果(金),為企業定制人民幣採購與銷售閉環,實現3000萬元以人民幣計價銅産品銷售交易。
聯動全球生態夥伴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政策、市場、機構多元協同。中國銀行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動境外央行、金融機構、企業及國際組織等,構建開放、共享、安全的人民幣生態圈。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國銀行境外機構覆蓋6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2024年,中國銀行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量43.06萬億元,跨境人民幣清算量1314萬億元,均居全球第一。
與全球監管機構的合作是中國銀行夯實人民幣使用基礎的重要路徑。2025年6月,中國銀行與CIPS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參與者網絡拓展、跨境人民幣投融資結算等領域深度合作;泰國子行與泰國匯商銀行簽約CIPS標準收發器合作協議,實現該設備在東南亞地區首次落地。
中國銀行連續12年發布《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為市場提供權威趨勢指引;2025年在香港舉辦人民幣國際化論壇,匯聚300余名代表參加;在印度尼西亞、阿聯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宣介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強化市場共識,更切實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接受度和認可度。
中國銀行能夠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力軍,靠的不只是金融基礎設施搭建、人民幣使用場景拓寬,更是其長期深耕國際金融與本幣國際化的能力積澱。中國銀行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讓人民幣國際化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銀行推出“跨境支付通”業務,首日業務量突破萬筆,香港居民通過內地手機銀行即可完成跨境匯款,無需填寫賬戶信息;此前推出的大灣區“開戶易”産品,已為超30萬香港居民見證開立內地賬戶。在海南自貿港,中國銀行協助財政部發行60億元離岸人民幣國債,創澳門市場單筆債券發行規模新高,峰值認購規模達到365.2億元人民幣,認購倍數約6.1倍。
從清算節點到場景貫通,從區域試點到全球生態,中國銀行正以金融力量繪就人民幣國際化的生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