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為加快金融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構建同推進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金融體制,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進貿易結算、資金管理、投融資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舉措,支持産業合理布局和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做強國內大循環。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拓展高水平雙向開放發展空間”是應對全球産業鏈重構、提振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通過金融開放協同産業升級,推動製造業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將更好地推動和深化新型工業化。
精準匹配出海需求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是打通新型工業化‘雙循環’堵點的重要落子。”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當前我國製造業正從“規模擴張”邁向“創新驅動”,高技術産業、專精特新企業對跨境研發結算、海外並購融資、供應鏈全球化的需求激增。提升跨境金融服務,就是要讓資金流精準匹配産業鏈升級的出海需求。
在田利輝看來,其核心在於“雙向開放”:一方面,便利國內企業“走出去”,獲取全球技術、資源與市場,支持高端製造、綠色能源等領域跨境布局;另一方面,吸引優質外資“引進來”,通過更開放的投融資環境,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形成“以開放促創新”的正向循環。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跨境金融開放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延伸,跨境金融便利化直接服務於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需求。
廣西某公司是我國內燃機産品主要製造商之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滿足海外市場需求,車間加快生産進度,但是遇到了資金短缺難題。在了解到該公司的需求後,中國農業銀行玉林分行組建金融服務團隊,收集分析同業同類型産品,積極與境外分行&&,為客戶尋找融資資金來源。最終,成功為其發放國際商業轉貸款2000萬元,從客戶提出申請到成功放款,全過程不到48小時。
在江蘇外貿重鎮蘇州,中信銀行也聚焦當地企業實際需求,不斷推出特色金融産品與服務,助力企業在國際市場行穩致遠。位於昆山的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全球視野布局産業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光伏跟蹤支架及“綠電+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等領域持續深耕,業務版圖已覆蓋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了解到,隨着該公司全球業務版圖的迅速擴大,中信銀行蘇州分行充分發揮自身在跨境金融方面的專業優勢,為該公司搭建自貿區跨境資金池,幫助其打通境內外資金渠道。創新推出“分離式”跨境保函産品,為其海外公司簽立訂單提供保障。提供外匯收支便利和“外匯管家”服務,助力公司實現外匯資金的高效結算和避險管理。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務方案,為公司出海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金融保障。“得益於各項穩外貿政策的有力拉動,蘇州外向型經濟必將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動力,我們也將發揮優勢,持續創新,主動作為,加大政策傳導力度,積極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使命。”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説。
助企應對匯率風險
收匯量大、幣種多、賬期不一、匯率波動影響大……在外部複雜環境中,匯率風險是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當前,中小微企業因匯率風險理念薄弱、內部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短缺及套保成本偏高等問題,在匯率管理上常遇阻礙。對依託國際業務的外貿企業而言,匯率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企業唯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穩健經營。
近日,中信銀行蘇州分行在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分行的指導下,在盛澤支行揭牌成立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服務中心,這意味着中小微企業在應對匯率波動方面,再添“穩定器”與“避風港”。
作為全球絲綢紡織産業重要生産基地,江蘇省蘇州市盛澤鎮擁有門類齊全、上下貫通的産業鏈條,形成了“千億級企業、千億級産業、千億級市場”齊頭並進的良好發展態勢。近年來,盛澤跨境電商蓬勃興起,紡織面料遠銷全球。盛澤鎮副鎮長陸子平介紹,匯率風險給企業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訂單利潤被蠶食、跨境結算成本增加、長期規劃受短期波動干擾,這些問題逐漸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匯率避險服務中心的成立,正是為了精準解決外貿企業的這類痛點。”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將依託分行專業團隊,通過專櫃與專崗聯動,為企業提供從風險評估、方案定制、報價交易,到線上交易演示及線上線下沙龍活動的全流程服務,助力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套保策略。
為了幫助企業享受到便利化政策紅利,中國銀行大連市分行在跨境金融領域持續發力。中國銀行大連市分行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大連市分局《關於優化外匯管理與服務 支持大連高水平開放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全面優化外匯服務助力大連高水平對外開放。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大連市分行走訪企業300余家,傳導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累計為大連地區140余家企業敘做匯率避險業務5.9億美元。並且以科技賦能,充分使用跨境金融服務&&,成功落地大連地區首批“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應用場景業務。同時,切實減費讓利,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敘做期權、遠期結售匯産品提供免期權費、點差優惠等服務。
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今年以來,外匯管理部門加大外匯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力度。積極支持穩外貿,推動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提質擴面,支持更多銀行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貿易新業態主體辦理外匯結算業務。有序推進跨境投融資管理改革,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向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新發放投資額度30.8億美元,研究制定深化跨境投融資外匯管理改革一攬子措施。
在支持新型工業化領域,董希淼&&,新&&的《意見》提出了許多針對性支持舉措。例如,通過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優化跨境資金池業務,可降低製造業企業海外經營風險與資金周轉成本,助力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産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便利外資參與境內股權投資,加速國際先進技術向國內轉移,推動産業鏈核心技術攻關;優質企業貿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質增效,保障關鍵原材料進口與製成品出口結算效率,降低産業鏈中斷風險。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不僅是金融便利化,更是國家戰略的金融賦能。它將推動金融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引領’,通過跨境資本的高效配置,加速技術迭代與産業升級。”田利輝認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需要深化本外幣一體化、數字人民幣應用等創新,讓金融真正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加速器”與“穩定錨”。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5年下半年外匯管理工作交流會,在部署今年下半年外匯管理重點工作時提出,支持外貿穩定發展,實施優化外貿新業態主體外匯資金結算、便利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等貿易外匯管理改革一攬子政策。
董希淼建議,在政策支持下,金融機構應加快推進跨境金融服務轉型升級,從單一結算向綜合解決方案轉型;加快培養“産業+金融+法務”複合型人才,強化對地緣政治風險的研判能力;加快數字化賦能,構建跨境金融生態&&,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建立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産業導向”雙維度監測,確保金融活水真正流向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