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丨雨燕掠過綠茵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2 09:19: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丨雨燕掠過綠茵場

字體:

  初秋清晨,幾隻雨燕,輕盈掠過“鳥巢”巨大的穹頂,如墨點疾馳於灰藍的天空。靈動軌跡下,國家體育場室外熱身場草坪上,如燕影躍動的小球員在為第42屆“百隊杯”足球賽的至高榮譽展開激烈對決。

  雨燕倏而直刺雲霄,倏而俯身貼近茵茵綠草,它們仿佛也加入了球場上孩子們的角逐——朝陽下,這翻飛精靈與奔跑少年,竟如此默契地同奏一曲活力樂章。

小球員在比賽中。圖片均為杜文傑攝

  小球員們如雨燕般迅捷。U11決賽場上,“愛踢客2014狼”隊射手豆豆打破僵局,率先攻入一球,忘情甩飛的球衣在陽光下劃出優美的弧線。裁判沒有猶豫向他出示一張黃牌,隨即又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中場哨響,教練仇欣欣的告誡便在耳邊響起:“要懂得控制,更要懂得信任並肩作戰的兄弟!”賽後豆豆擎旗而泣之時,汗淚交融:“我們贏了!”那淚水裏,何嘗不也折射着成長磨礪的光芒?

  “孩子們全情投入,認真對待比賽,尊重對手,那份純粹的熱愛,最是動人。”執法決賽的裁判稱讚道。

  這屆“百隊杯”賽事執法水準堪稱空前,中甲裁判監督、中超裁判團隊甚至國際級裁判皆現身綠茵場,以職業標尺丈量公平,為孩子們鋪就通往更高殿堂的階梯。

小球員賽後與教練擊掌。

  這份對公平與成長的守護,如細密經緯,織就了百隊杯四十余載的厚重畫卷。它從泥土地上啟程,如今已踏上專業綠茵場;從紙筆手寫報名,演進為網絡系統審核。

  時光流轉,“父子兩代、同踢百隊”的場景,已成為北京足球血脈延續的溫馨印記。

  邵佳一、楊晨、劉英等國腳曾於此起步。劉英坦言:“是百隊杯,為我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

  從賽事創立之初響應“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號召,到如今那一句樸素信念“今年辦了,明年還要辦”的清晰迴響,仿佛足球文化傳承的心跳。

  賽事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今年參賽的1369支隊伍中,最小的隊員尚不滿5歲,最年長的球隊官員已76歲高齡。

  愛爾蘭、德國等27國小選手的身影,連同貴州“榕江逐夢小將隊”的首次亮相,將不同語言與膚色匯入北京夏日的綠茵交響。

  6歲以下混合組比賽,創新採用“全員皆獎”的溫情模式。正如北京市足協負責人所言:“此時播種興趣與熱愛,遠比教會他們如何取勝更重要。”

  面對小球員,於大寶等前輩球員目光灼灼:“期待百隊杯持續成為孕育明日之星的沃土。”而“一隊一口號、一隊一隊服、一隊一合影”的理念,則讓離場的小將們在精進技藝的同時,感受到沉甸甸的集體榮光與情誼。

小球員賽後與現場觀眾互動。

  教練仇欣欣凝望著她親手帶起的“狼隊”,隊員們從5歲興趣班一路拼殺至今,六載百隊杯征程,五度捧起桂冠。她感慨萬千:“信任、自信、團結、不放棄!”

  這位昔日北京女足戰將,退役後為青訓傾注10年心血:“足球只是載體,我想教給他們的,是如何坦然直面生活中的勝負、挑戰與選擇。”面對球隊未知的將來,她執着祈願:“願這群兄弟並肩向前,在更廣大的舞&上繼續逐夢。”

  當孩子們“我愛‘百隊杯’”“北京三大球加油”的吶喊在鳥巢上空震蕩時,雨燕再次掠過,百隊杯已從單一足球賽事升格為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開賽的旗艦賽事。

  雨燕年復一年掠過城市天際,如同少年年復一年奔向這片綠茵。足球滾動的軌跡裏,藏着比輸贏更深的饋贈——那些在追逐中學會的信任、堅持與愛,終將化為他們穿越人生長路的翅膀。(杜文傑)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